康复论坛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热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热点汇总

常考填空题汇总

★呼吸系统

1.进行性血胸的诊断依据包括:①胸膜腔穿刺抽不出血,但X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且逐渐下降。

2.血胸活动性出血的征象包括:①胸片阴影逐渐增大;②闭式引流量连续3小时,每小时超过ml;③脉快、血压下降,补液后血压不升或回升后又下降;④血红蛋白、血球压积持续降低。

3.缺02和C02潴留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出现烦躁不安、谵妄;②出现神志不清、昏迷;③导致脑细胞内水肿;④导致脑间质水肿。

4.肺脓肿手术指征有:①支气管胸膜瘘;②多次大咯血;③合并支气管扩张;④慢性肺脓肿。

5.对年老体弱、痰量较多且无力咳痰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宜使用可待因。

6.符合肺结核活动期的特点有:①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②空洞形成;③病灶边缘模糊;④X线胸片病灶扩大。

7.纵隔偏向健侧的疾病包括:①张力性气胸;②急性脓胸;③血胸;④开放性气胸。

8.结核性胸膜炎特点有:①多见于中青年;②超病多缓慢;③可有结核中毒症状;④X线胸片可呈肋隔角消失或外高内低影。

9.支气管扩张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病变部位湿啰音。

10.干性支气管扩张是指反复咯血、无咳嗽、咳痰,其发生部位引流良好。

11.反复肺部感染造成肺气肿的主要机制:使细支气管管腔狭窄而形成不完全阻塞。

12.张力性气胸造成呼吸、循环障碍的机理:患侧肺萎陷,纵隔向健侧移位。

13.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l,PaCmmHg,PammHg,HC03-7.6mmol/L,BE-5mmol/L,其酸碱失衡类型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4.抑制结核菌DNA与细胞壁合成的抗结核药物:异烟肼。

15.肺炎球菌肺炎患者若对青霉素过敏,宜选用的有效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

16.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呼吸功能的最主要变化:小气道功能异常。

17.消除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糖皮质激素。

18.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原因:肺小动脉痉挛。

19.早期发现肺结核的最主要方法:X线检查。

20.诊断张力性气胸最充分的根据:胸膜腔抽出高压气体。

21.确定肺结核是否为传染源的最主要依据:痰结核菌检查。

22.因肺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湿啰音最常见的部位:肩胛间区。

23.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局部疼痛。

24.诊断慢性呼吸衰竭最重要的依据:PammHg,或伴

PaCmmHg。

25.引起I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疾病:ARDS。

26.肺癌预后最差的类型:小细胞未分化癌。

27.单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最严重的生理改变:胸壁软化,反常呼吸。

28.血源性肺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9.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肺炎链球菌。

30.Ⅱ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氧合指数(Pa02/Fi02)。

★循环系统

1.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的心电图标准:ST段水平型压低≥0.1mV(从J点后0.08秒)。

2.第一次心包穿刺抽液总量不宜超过:~ml。

3.属于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临床表现有:①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②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不平行;③先有发热、然后出现心悸、胸闷;④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4.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5P”征,包括:①麻木;②苍白疼痛;④运动障碍;⑤无脉。

5.右心衰竭体循环瘀血的表现可有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颈静脉怒张等。

6.风湿性心包炎的表现可有:①有心包摩擦音;②颈静脉怒张;③J心前区疼痛;④呼吸困难。

7.休克病人预防急性肾衰的措施有:①及时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避免肾缺血;②矫治休克时不宜使用易引起肾血管收缩的药物;③对有溶血倾向的病人应保持肾小管通畅、碱化尿液,避免肾小管损害;④休克合并DIC时,要及时应用肝素治疗。

8.由于容量负荷过重所致心力衰竭的疾病有:①室间隔缺损;②二尖瓣关闭不全;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④动静脉瘘。

9.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有:①吸烟;②高血压;③年龄;④血脂异常;⑤糖尿病;⑥腹型肥胖;⑦缺乏运动;⑧大量饮酒;⑨社会心理因素。

10.合并双侧肾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降压不宜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1.心包穿刺的指征有:①心包积脓;②为明确心包积液的性质;③心脏压塞;④心包内药物治疗。

12.急性心房纤颤是指心房纤颤病史:在3个月以内。

13.心脏压塞时脉压变小。

14.哪种脉搏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水冲脉。

15.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成功的临床指标有:①胸痛2h内基本消失;②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h以内);③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心电图ST段于2h内回降50%。

16.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胸骨体中、上段之后。

17.右心室肥大心尖搏动的位置向左移位。

18.单纯左心衰竭的典型体征:双肺底闻及中小水泡音。

19.梨型心脏见于—二尖瓣狭窄。

20.语音震颤减弱常见于肺气肿。

21.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忌用直流电复律。

22.心力衰竭患者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部位。

23.劳累时有心绞痛及晕厥发作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首选治疗为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

24.风心病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血压/80rmmHg,心率次/min,心律绝对不齐。首选药物:毛花甙丙(西地兰)。

25.室性心动过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终止发作的首选方法是:同步电复律。

26.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首选药物:β受体阻滞剂。

27.合并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首选:钙通道阻滞剂。

28.为感染性休克病人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时,各组液体中首选:以平衡盐溶液为主,配合适量血浆和全血。

29.判断休克已纠正除血压正常外,尿量每小时至少应稳定在:30m以上。

30.主动脉瓣中度狭窄时瓣口面积为:1.0~1.5cm2。

3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血清CK-MB浓度的典型变化为发病后:4h内增高,16~24h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32.洋地黄中毒的心电图变化最常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

33.成人心脏正常二尖瓣瓣口面积:4.0~6.0cm2。

34.心脏听诊,听到“大炮音”应考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5.诊断心肌病最常用的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

36.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最典型的体征: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37.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最常见的器质性病变:房间隔缺损。

38.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最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39.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最常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40.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持续时间最长的是:肌钙蛋白。

41.休克期反映器官血流灌注最简单可靠的指标是:尿量。

4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

★消化系统

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有:①浮肿;②黄疸;③齿龈出血;④肝掌;⑤食欲减退;⑥贫血;⑦蜘蛛痣等。

2.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呕血与黑便。

3.常见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消化性溃疡。

4.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①左下腹有压痛;②腹痛→便意→便后缓解;③腹泻;④常有腹胀。

5.急性胰腺炎诊断中:①血清淀粉酶在发病3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②尿淀粉酶在发病24小时开始上升,48小时达高峰;③血清淀粉酶值高于UlL或尿淀粉酶超过0U/L具有诊断意义。

6.食管癌分型包括:①髓质型;②溃疡型;③蕈伞型;④缩窄型(硬化型)。

7.胃溃疡常好发于:胃小弯。

8.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常见于:左锁骨上。

9.肛裂“三联征,,是指: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

10.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胃黏膜细胞是:主细胞。

11.每日消化道出血多少出现黑粪:50ml。

12.肝硬化特征性病理表现:假小叶形成。

13.处理头部创伤时,必须遵循的外科原则:清创术应争取在8小时内进行,一般不得超过24小时。

14.绞窄性腹股沟斜疝在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应行:疝囊高位结扎。

15.原发性腹膜炎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或大肠杆菌。

16.对肝硬化有确诊价值的是:肝穿刺活检有假小叶形成。

17.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的表现:侧支循环开放。

18.诊断脾破裂最有价值的是: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

19.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

20.消化性溃疡治疗中需要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有:①奥美拉唑;②法莫替丁;③西咪替丁;④兰索拉唑等。

21.腹腔空腔脏器破裂引起的腹膜炎的主要表现为:腹膜刺激征。

22.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胆道系统疾病。

23.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肝硬化。

24.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无痛性黄疸。

25.肝性脑病前驱期的主要表现:性格改变。

26.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是:甲胎蛋白测定。

27.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具诊断价值的表现:食管下段、胃底静脉张。

28.急性阑尾炎的体征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部压痛。

29.腹部损伤时作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最可能的诊断为:实质性器官破裂。

30.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最具诊断价值的是:血钙降低。

31.腹部损伤中最常受损的器官:脾。

32.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行转移最多的是:肺。

33.胆总管探查术,安放T管引流,术后拔除T管的时间最短为:术后14天。

34.原发性肝癌转移最主要的部位:肝内。

35.Charcot三联征最常见于:胆管结石。

36.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泌尿、生殖系统

1.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必有的临床表现:镜下血尿。

2.急性肾小球肾炎:①血尿常为首发症状;②病程中出现C3下降;③多发于儿童,可并发心力衰竭;④部分患者可有ASO水平升高。

3.肾母细胞瘤典型的临床表现:腹部巨大肿块。

4.膀胱刺激征是指:尿频,尿急,尿痛。

5.引起我国慢性肾衰的首位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

6.肾绞痛伴镜下血尿常见的病因:肾结石。

7.右肾绞痛伴有血尿,进一步检查,应先进行:X线平片。

8.诊断肾结核最有意义的是:尿液检查。

9.单纯性睾丸鞘膜积液最可靠的诊断根据:透光试验阳性。

10.确诊膀胱肿瘤的主要依据:膀胱镜。

11.尿中发现大量透明管型时,提示病变在:肾小管和肾小球。

12.导致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

13.良性前列腺增生最重要的症状:进行性排尿困难。

14.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为:第一次月经来潮。

15.正常脐带内含: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

16.雌激素的生理作用有:①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增生;②使子宫发育;③促进输卵管发育;④促进骨中钙的沉积。

17.滴虫阴道炎的传播方式包括:①公共浴池;②不洁器械和敷料;③衣物;④性交。

18.滴虫阴道炎的典型白带为:稀薄泡沫状白带。

19.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围生期规定为: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

20.胎盘组成为: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

2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基本病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

22.有助于判断中骨盆狭窄的重要指标:坐骨切迹宽度。

23.正常妊娠38周时的羊水量约为:lml。

24.羊水过少是指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ml。

25.细菌性阴道病诊断标准包括:①匀质稀薄白带;②线索细胞阳性;③氨臭味试验阳性;④阴道pH4.5。

26.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并发症:蒂扭转。

★血液系统

1.属小细胞性贫血的有:①缺铁性贫血;②铁粒幼细胞性贫血;③慢性失血性贫血;④海洋性贫血。

2.铁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3.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丧失了一些有用成分,它们是: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4.治疗脑膜白血病首选药物:甲氨蝶呤。

5.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首选的化疗药物:羟基脲。

6.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ll0g/L。

7.输血引起的急性溶血的特异性表现:尿呈酱油色,尿胆原阳性。

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9.诊断缺铁性贫血最肯定的依据: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10.铁剂治疗有效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化验最先上升:网织红细胞。

11.诊断急性白血病主要依据:骨髓中原始细胞明显增高。

12.霍奇金淋巴瘤最具诊断意义的是:RS细胞。

13.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慢性失血。

14.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最可靠指标: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1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最主要的区别:Ph染色体阳性。

16.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重要的原因:红系增殖受白血病细胞干扰。

17.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内分泌系统

1.甲状旁腺素对血液中钙磷浓度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升高血钙浓度,降低血磷浓度。

2.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有:①发生碱中毒时尿呈酸性;②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③心脏功能异常;④胃肠道蠕动缓慢。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准备通常包括:①控制心率;②测基础代谢率;③T3.T4测定;④喉镜检查;⑤术前用药。

4.与甲状腺髓样癌有关的激素:降钙素。

5.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其I摄取率2小时至少超过:25%。

6.甲亢病人术前准备可以手术的基础代谢率,至少降至:+20%以下。

7.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K+。

8.引起Graves病基本的原因:遗传易感性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

9.对甲状腺肿瘤性质诊断恰当率可达80%以上的检查方法:细针穿刺细胞学。

10.低钾血症的病人,补钾后病情仍无改善时,应首先考虑缺乏:镁。

11.治疗等渗性脱水理想的液体:平衡盐溶液。

12.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Na+。

13.甲状旁腺素对血钙的调节主要是通过:骨和肾。

14.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易发生低血糖主要是缺乏:GH及ACTH。

15.Graves病最重要的体征: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血管杂音。

16.糖尿病最常见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

17.诊断库欣综合征最有意义的检查: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18.糖尿病病人最基础的治疗措施:饮食治疗。

19.甲状腺手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呼吸困难。

★神经、精神系统

1.脊髓灰质炎典型热型:双峰热。

2.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3.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有:①颈项强直;②呕吐;③剧烈头痛;④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4.正常人脑脊液中糖的最低含量为:2.5mmol/L。

5.诊断癫痫通常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6.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主要为:记忆减退。

7.药物依赖是指个体对药物产生:精神和躯体依赖。

8.诊断抑郁症的首要症状:情绪低落、兴趣下降。

9.强迫症的核心症状为:强迫观念。

10.最常见的幻觉:听幻觉。

★运动系统

1.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①理疗;②局部牵拉训练;③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2.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有:①压痛;②脊柱变形和活动受限;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加强试验阳性;④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改变。

3.保存断肢正确的做法有:①远距离用干燥冷藏的方法保存;②创面可用无菌或清洁敷料压迫包扎;③有大血管出血,可考虑用止血带止血;④近距离可用无菌敷料或清医院。

4.髋关节后脱位的典型畸形是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

5.“餐叉”畸形最常见于:colles骨折。

6.股骨头骨软骨病的病理分期:缺血期、血供重建期、愈合期、畸形残存期。

7.手部创口清创处理,一般不迟于:8小时。

8.骨折愈合过程中血肿机化演进期的完成时间:2~3周。

二、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1.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环境,指细胞外液。

2.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

3.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4.Hb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5.牵涉痛:内脏疾病常引起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者痛觉过敏。

6.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口、舌、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经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7.近点:眼尽最大能力调节后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总量。

9.阈电位: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或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10.肺泡通气/血流量比值: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1.胃肠激素: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12.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清醒、安静、空腹时,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13.呆小症: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缓慢、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称呆小症。

14.兴奋性: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的能力。

15.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16.球-管平衡: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17.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18.胃容受性舒张:咀嚼吞咽时,食物刺激咽、食管感受器,通过迷走N反射性地引起胃头区(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

19.静息电位:兴奋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在细胞内外所记录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20.牵涉痛:由于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

21.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压的平均值。

22.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3.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24.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

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

2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整个多肽链的空间排布。(或: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反映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26.酶的别构调节:特定小分子物质与酶结合后,使酶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酶活性变化,这种调节酶活性的方式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27.必需氨基酸:人体必需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氨基酸。

28.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29.糖酵解途径:从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

30.酮体:脂肪酸β-氧化的正常产物,生成于肝内利用于肝外,主要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31.反密码子:tRNA反密码环中的三联碱基与mRNA中的某些密码子反向配对,则称其为反密码子。

32.基因表达: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33.启动子(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转录的调控序列。

34.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35.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在电场中不移动)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36.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通过共价键结合/去掉某种小分子物质后(常见的是磷酸)酶的活性随之增加或降低,这种酶活性调节方式称为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37.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

38.结合胆红素:主要是指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39.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0.脂蛋白:脂质与载脂蛋白形成的复合体。

41.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42.密码子:mRNA从5→3每相邻三个核苷酸为一组代表氨基酸或其他遗传信息,又称为三联密码(或密码子)。

43.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特异DNA序列。

44.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均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游离型胆汁酸被重新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再随胆汁排入肠腔,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5.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该角平对第2肋软骨,是确认肋的重要标志。

46.翼点:额、顶、颞、蝶四骨相交形成“H”形的骨缝。

47.椎间盘:连接相邻两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外部为纤维环组成,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为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

48.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

49.咽峡:腭帆后缘和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50.咽淋巴环: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和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它们围绕在鼻腔、口腔与咽通连处的附近,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51.肾蒂:出入肾门的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组成肾蒂。

52.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内面,由两侧的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组成。

53.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移行处的隐窝

54.三尖瓣复合体:位于右房室口,由纤维环,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功能是防止血液返流。

55.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的稍左侧,有一纤维性的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的下缘,为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形成的遗迹。

56.颈动脉小球:是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后方的椭圆形小体属化学感受器。

57.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58.乳糜池:在第一腰椎前方,由左腰干、右腰干和肠干汇合处的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59.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稍下方约3.5c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黄斑中央有一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60.灰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色泽灰暗,称灰质。

61.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块。

62.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团块。

63.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行程、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

64.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层。

65.遗传信息:蕴藏在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中的信息称为遗传信息。

66.遗传密码:mRNA分子上碱基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密码。

6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68.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的总称。

69.自噬作用:溶酶体对细胞内的物质或一部分结构的消化、分解作用称为溶酶体的自体吞噬作用。

70.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71.细胞分化:指受精卵经过卵裂产生的同源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72.细胞衰老:指细胞内部结构的衰变、细胞生理功能的衰退或丧失。

73.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74.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分裂时能两两配对,形态、大小及结构都相似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75.基因组:细胞中所有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76.断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其编码序列被非编码序列所间隔,形成嵌合排列的断裂形式。

77.基因突变:指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78.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79.核型:一个体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80.染色体病:指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导致的疾病。

81.外显率:是指一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相应表型的百分率。

82.交叉遗传:X连锁遗传中,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只能传给他的女儿,致病基因不存在由男性向男性传递的现象。

83.遗传度:在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的作用的大小称为或遗传率。

84.阈值:导致个体患病的最低易患性限度。

85.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到不适甚至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的病态表现。

86.发热: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称为发热。

87.水肿: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88.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随咳嗽经口腔排出称为咯血。

89.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现呼吸深度、频率、节律改变,严重时张口呼吸、发绀等。

90.发绀: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没有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叫紫绀。

91.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

92.呕血: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腺)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呕吐物可呈棕褐色。常伴有黑便,严重时…脱周围血循环衰竭。

93.腹泻:是由于肠粘膜分泌旺盛、吸收障碍、黏膜炎症、肠蠕动亢进等原因致使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病例成分(粘液、脓、血)。

94.黄疸: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致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34.2μmol/L),引起皮肤、巩膜、粘膜发黄的一种症状。若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但未超过34.2μmol/L,临床上不出现黄疸症状,此时为隐性黄疸。

95.惊厥: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非自主的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常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96.意识障碍:是指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能力出现障碍,由高级中枢受损所致。常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甚至昏迷。

97.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称为强迫体位。

98.蜘蛛痣:指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而称为蜘蛛痣。

99.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间的区域。

.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

.肋脊角: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

.皮下气肿: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称为皮下气肿。

.匙状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

.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称为胸膜摩擦感。

.心音分裂:左、右心室活动较正常不同步的时距明显加大,组成第一、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间的时距延长,则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裂成两个心音的现象,称为心音分裂。

.奔马律:系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奔驰时的蹄声,故称为奔马律。

.颈静脉怒张:平卧时颈静脉充盈的水平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或立位与坐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涨潮落,故名水冲脉。

.奇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又称“吸停脉”。

.枪击音:听诊器鼓型胸件轻放股动脉表面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

.蛙腹: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腹壁松施,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

.反跳痛: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

.Murphy征阳性:检查者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在吸气过程中因疼痛而突然中止吸气,则称为Murphy征阳性。

.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有较多的液体时,叩诊可出现因体位不同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即为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蛋白尿:尿蛋白检测出现阳性或mg/24h尿。

.镜下血尿:尿中红细胞增多,离心后的尿中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的圆柱状体。

.粪便隐血试验:用于检测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试验。当消化道出血量少时,肉眼观察、显微镜下观察都无法证实出血,此时可以通过隐血试验诊断出血。

.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ml血浆中的肌酐清除。

.高蛋白血症:血清球蛋白高于40g/L,或总蛋白高于80g/L。

.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或总蛋白低于60g/L。

.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

.二尖瓣型P波: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又称“二尖瓣型P波”。

.肺型P波:P波高尖,其振幅超过0.25mV,称为“肺型P波”。

.窦性心动过速:如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次/分,即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城墙样”运动:二尖瓣狭窄时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前后叶同向运动。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玻璃样变: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蓄集。

.肉芽组织:为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呈红色、细颗粒样、柔软,状似肉芽。光镜下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常伴有多少不等的各种炎细胞。

.槟榔肝:切面肝小叶结构清楚,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红黄相间,形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

.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血管系统内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化脓性炎: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肉芽肿性炎: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明显的结节状病灶,叫做肉芽肿性炎。

.阿少夫小体:纤维蛋白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共同构成了特征性肉芽肿病变。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变硬,皮质变薄,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

.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源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肺肉质变: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蛋白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肺组织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

.桥接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的互相连接的肝细胞坏死带。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假小叶:肝硬变时,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新月体:增生的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堆积成层,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

.肾病综合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

.R-S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的瘤巨细胞,细胞体积大,直径约为15~45μm,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略呈嗜酸性,核大、圆形,多核或双核,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排列疏松,核内有一粗大的嗜酸性核仁,周围有空晕,典型R-S细胞多以两核并列,称为“镜影”细胞。

.药物:一般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防、治、诊断疾病的物质。

.兴奋作用: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

.抑制作用: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

.全身作用(也称吸收作用):指药物通过吸收入血液循环(或直接进入血管)并分布到机体各部位后所产生的作用。如: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一定剂量下,因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使得药物对某些组织产生较明显的影响,而对其他组织影响轻微或不产生影响,此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防治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并对疾病产生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反应。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选择性低是产生副作用的原因。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在体内蓄积过多,或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而引发的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危害性反应。

.极量:能产生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为极量。

.治疗指数:半数有效量(ED50)与半数致死量(LD50)的比值。一般治疗指数越大,药物安全性越大。

.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同时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1≥α0)。

.受体阻断药: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α=0)。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经生物膜转运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关效应:口服给药后,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胃肠道的酶代谢灭活,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肝肠循环:有些胆汁排泄的药物或结合性代谢产物,进入肠道后,重新以游离型药物被吸收入肝的过程。

.生物利用度(F):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百分比)。

.表观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平衡时,按体内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计算所得的该药应占有的体液容积。

.血浆药物消除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一级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按恒定比例进行消除。

.限速酶:细胞内许多代谢途径,均由一系列连续反应构成,而反应速度最慢的一步可控制全途径的总速度,称为限速步骤,催化此步骤的酶为限速酶。大多数限速酶受配体调节,限速酶与配体结合后能引起构象改变,进而致使其催化活性改变。

.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甚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同工酶的变化有助于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断,如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检测,可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无活性中心或活性中心被掩盖,因此不表现酶活性。这种无活性的前身物称为酶原。从酶无活性状态转化成有活性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如胃蛋白酶原在pH值1.5时可变成胃蛋白酶。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脉系统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先经受灭活代谢,使其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该过程称为首关消除(亦称首关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普萘洛尔口服剂量比注射剂量大约高10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制剂首关消除较强。口腔黏膜给药及直肠给药能避开首关消除

.剂量:一般成人应用药物能产生治疗作用的一次平均用量。

.阈剂量:应用药物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极量:指治疗量的最大限度,即安全用药的极限,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中毒量:超过极量,产生中毒症状的剂量。

.致死量:超过中毒量,导致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为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bqo.com/xgyy/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