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人民医院成功抢救首例新生儿气胸给生命

9月15日早上9点,伴随着“咕咚、咕咚……”的声音,医院新生儿科2号床的宝宝又一次顺利喝下了一顿奶。看着她红润的脸色,听着她平稳的呼吸,所有医护人员的欣喜之情无以言表。

在6天之前,孩子刚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为了她,医院创下了首例胸腔留置深静脉导管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手术记录。

下班前的急促电话铃声

9月9日16时20分,“叮铃铃……”医院新生儿科的接待电话响起。“喂!你好,新生儿科……新生儿窒息。”“噢”。挂了电话,值班护士小邵立即有条不紊地准备起来。“新生儿窒息”病例已收治过很多,她并没想到这次的特殊性。

在焦急的等待后,16时58分,急促的敲门声响起,迅速地核对身份、填完交接单,患儿被置于复苏台上。“听不到哭声,反应很差,四肢肌张力极低,手脚冰冷,呼吸急促,伴有鼻塞及三凹症且头顶有一个肿大的包块,情况非常糟糕!”小邵感觉情况不妙。

虽已过了下班时间,但怕夜班同事一个人应付不来,小邵和同事都主动留下来帮忙。清洁、换衣服、量体温、称体重、快速测血糖、静脉置留置针等一系列检查后,患儿仍然未哭一声。

这孩子是年轻父母的头胎,其余家人远在云南。听从家中老人的建议,父母打算在出租房里让她出生,直到发现情况不对,医院。

“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很快,初步检查结果出来了,才出生没多久的孩子被下了病重通知。紧接着,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随着检查报告单的返回,竟发现此患儿有气胸,医护人员为这个弱小的生命捏把汗。

医护人员的付出换来孩子的健康

  

给新生儿进行胸腔置管引流手术,医院还从来没有开展过。医院送时间来不及,小生命承担的风险太大。对于一对刚到本地来打工的贫困夫妇来说,转院的费用也让这个家庭难以负担。

  

望着家属们期望的眼神,儿科主任朱香兰当机立断,决定请临床经验丰富的胸外科羊卫刚副主任医师前来会诊。

17时40分,接到电话时羊医师正在饭桌上。“喂,啊?……好,我马上到”。没有丝毫犹豫跟拖沓,接了电话后仅十几分钟,他已从餐桌前来到抢救新生儿的复苏台上。

一系列繁琐的准备跟严格的无菌操作程序后,一根细细的深静脉导管静静地停留在患儿右侧胸腔内,像一根救命的稻草般。18时30分左右,在排出大量气体后,患儿的急促呼吸终于得到缓和,这让周围的人也松了一口气。随之,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即刻趋于平稳。

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一项突破。它成了长兴县首例胸腔留置深静脉导管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手术。

在羊卫刚医师“功成身退”后,新生儿科主任柳昌炳即刻马不停蹄地进行后续诊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患儿恢复到理想的状态。

19时10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类似患儿是必须要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可她四肢肌张力极低,手脚冰冷,脉搏几乎触及不到。在当班护士艰难地穿刺数次失败后,接班护士立即通知了护士陈璟玲,一位操作技术过硬且非常富有爱心的护士。

接到电话后,陈璟玲将一岁多的儿子交给了父母,医院。在众多医生护士焦灼而又期待的注视下,她终于不负众望,抽出一针鲜红的动脉血。

当陈璟玲刚返回家中不久,医院的电话再次响起。需要复查血气分析,还得再去一趟。看了眼墙上的钟,已指向了23时。她再次在最医院,又一次穿刺成功。

等到了化验结果,得知情况好转后,23时40分,陈璟玲医院。

在医医院护理团队悉心护理数天后,患儿终于好转,如今已脱离了氧气,离开了复苏台,安置于普通新生儿床位。

事后,记者采访了朱香兰,面对高危病例时,是什么原因让她做出请医生会诊而非建议患儿转院的决定。对此,这位曾被患儿家属殴打过、谩骂过的医生平和地说:“就是希望能救活这个孩子,其他没有想太多。”

本文系独家稿件,编辑:大包

转载请联系掌上君,需标明来源及ID

如果你觉得这条新闻不错

请分享到朋友圈

邀上亲朋好友扫一扫下面的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重庆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bqo.com/bzbk/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