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即“没有预测到的突然病死,不包括由于外伤、中毒等外因引起的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出现临床症状几分钟内瞬间死亡”。一个人猝然倒地,一瞬间结束的生命,总会留给身边的人太多的思考。猝死的降临会让我们猝不及防,但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你带来帮助。
1.猝死概况
猝死是院前急救中最常见的死亡疾病,医院外。我国每年有超过百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是猝死原因中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以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约占70%以上。一项研究显示:猝死院前急救的地点,院外占98.71%,其中在家中36.21%,公共场所62.5%,院内猝死占1.29%,家中猝死的病例中以老年人为主,大多数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脑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并存。
2.猝死的诱发因素
猝死的年轻化,往往和精神紧张、熬夜、生活不规律、烟酒嗜好、工作压力大等有关,在这些因素的诱导下,很容易诱导潜在的心源性疾病,导致猝死。如果自身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一旦上述诱发因素得到累加,就容易导致猝死的发生。
3.猝死发生前有哪些先兆?
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情况。当然,除了心脏病,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胸痛。但在我们生活中,心脏病出现不典型症状,往往不会引起重视,很可能把急性心肌梗死漏掉,导致猝死发生。
心慌: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加快,病理状态多见于室性心动过速,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即预示着可能会发生室颤,引起猝死。
呼吸困难及窒息:急性心衰、重症哮喘、气胸等引起的呼吸困难。气道异物梗阻、喉头水肿及颈部损伤等引起的窒息均可迅速危及生命
剧烈头痛及肢体瘫痪:尤其是平素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合并有呕吐,突发的一侧肢体瘫痪甚至四肢瘫痪,可能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不及时救治容易导致猝死
昏迷: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急性脑血管病、低血糖、急性中毒等急重症均可引起患者昏迷,进而死亡。
4.猝死的诊断有何特点?
患者已经死亡,没有死亡的不能称为猝死。猝死发生时,一旦现场不能实施有效急救措施,患者会在几分钟内死亡。
患者是因病死亡,是自然死亡。而创伤、溺水、触电、中毒、车祸等属于意外死亡,属于非自然死亡,不属于猝死范畴。
死亡的发生时间是不可预料的。猝死的发生往往让家人或患者措手不及。
5.发生猝死事件该如何处理?
当身边猝死发生时,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学会现场自救互救最关键,尤其是在发病的前十分钟。近些年的“急救白金十分钟”概念就是指伤病发生后,专业人员不能到达前现场采取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为后期院内急救提供保障,增加救助成功率。如遇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喘息样呼吸,医院,立刻就地抢救:
首先判断意识:若患者失去意识或无反应,先拨打急救电话,简要说明一下情况和所处的位置。
判断心跳和呼吸:触摸患者颈动脉或桡动脉,并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若没有搏动和呼吸,应立即进入下一步。
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跪在病人一侧双手重叠,手掌根部正中置于胸部中央双乳头连线的中点连续用力快速垂直按压,频率每分钟-次,按压幅度5-6cm。
口对口吹气:下颌抬起,头部后仰,开通气道,人工呼吸,每次吹气大约ml,持续1秒钟(未经心肺复苏培训者可只按压,不必吹气,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除颤:按上述按压和通气30:2的比例进行复苏。如身边有体外自动除颤仪(AED),胸外心脏按压之后,立即配合使用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AED使用的必要性: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和室速,电除颤是消除这种心律失常的最佳选择。有研究显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现场除颤每延迟1min,其生存率便降低7%-10%,足见早期除颤的重要性。
AED的使用步骤:跟傻瓜照相机类似,只需“打开电源,听它说”
第一步:开启电源
第二步:连接电极板
将电极板紧贴患者胸部适当位置(仪器上有图示),再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正确连接后,AED可自动分析心律,在此过程中不要接触患者,分析完毕后,AED将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
第三步:除颤
当AED发出除颤建议时,操作者及附近人群切勿与患者接触。操作者按下半自动型体外除颤器的“放电”或“除颤”键进行除颤。
转自:中国知网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