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辽宁省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启程进藏。医院小儿急诊急救内科副主任、第二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李玖军教授,第一内分泌科病房杨生教授和妇科盆底疾病病房主治医师李威前往医院执行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助任务。目前,三位医疗队队员已抵达那曲并展开工作。他们用文字记录下这段最初时光的难忘经历……
在与各级领导、同事、家人告别后,我们踏上了征途,奔赴遥远的雪域高原。经过5天的旅程,我们来到那曲。迎接我们的除了美景,更多的是头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一系列高原反应,这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高原反应对人体的摧残,有人心跳加速、心慌不能自制,有人头痛欲裂,甚至呕吐晕厥。经过一周的时间,大家的身体才基本适应,算是过了高原反应第一关。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下,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能夺去人的生命,生命在这里变得非常脆弱。然而,我们还是强忍不适,与其他11位同仁先期进入那曲,另外12人则在拉萨继续调整身体。
7月26日是我们进入那曲的第二天,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迫使我们不得不靠吸氧进行缓解。但当天就有5位队员先后接到相关科室的医疗协助请求,出于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感和强烈的援藏使命感,我们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上午10点,医院接诊一腹部刀刺伤的4岁男孩,随即联系李医院进行会诊。在详细了解病史后,李玖军教授会同其他同事予以诊断:考虑外伤后气胸、乳糜胸,原因可能为腹部刀伤,造成膈肌破裂,乳糜管破裂。在明确诊断后,他们果断经行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患儿呼吸困难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医院没有进一步手术治疗的条件,遂将患儿转往拉萨进一步治疗。
27日上午9点,妇产科收治一例危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医生李威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及时入科会诊,该患于院外子痫抽搐,且持续昏迷已达14小时,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既往此种病例均需要转送至拉萨救治。此次因患者病情危重及路途遥远(需要至少6小时车程)、车辆联系困难等原因,综合评估病情后,医院第一妇科病房陈英汉副教授共同决定患者留院就地抢救,并及时实施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与此同时,援藏办公室负责同志立即组织协调,迅速形成由各相关科室援藏专家参加的医疗小组,进行全院会诊。专家会诊中发现,患者不仅存在严重的妊娠相关并发症,同时存在食物误吸、阻塞气道,必须要纤维支气管镜下实施治疗。有人提出该院曾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一套纤维支气管镜设备,但从未应用临床。医疗队同仁决定尝试应用,顺利实医院同时也是那曲地区的首例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患者病情趋于平稳,转危为安。
此次组团式专家会诊抢救,既体现了多科室团结协作抢救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也使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在救治危重患者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盛京人在困难面前勇于前进,在挑战面前无所畏惧!
文章作者:第二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李玖军 第一内分泌科病房/杨生 妇科盆底疾病病房/李威
小编点评:这一周经历的种种困难,可以说是对各位援藏专家的第一次突击考验,医院医生们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展现了盛京人的良好风貌,弘扬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的那曲精神!相信凭着这样的信念,李玖军、杨生、李威三位医生一定能顺利开展好工作,为那曲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白颠风初期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