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间质性肺疾病/ILD
ILD是一组累积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
1.限制性呼吸困难:增加的只有比值类RV/TLC,FEV1/FVC其他都↓
2.Velcro啰音→间质性肺纤维化
一、分类
①已知病因的ILD②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最常见的是特发性肺纤维化)③肉芽肿性ILD
二、临床表现
症状
1.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类型,进行性加重
2.持续性干咳
体征
1.Velcro啰音(干性爆裂音)→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
2.杵状指(晚期缺氧)
三、检查
1.胸部X线→双肺弥漫浸润阴影
2.HRCT→弥漫性结节状影、磨玻璃样变
3.肺功能检查:限制性呼吸困难:增加的只有比值类RV/TLC,FEV1/FVC其他都↓
11.1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一.病因
1.吸烟2.EB病毒鼻咽癌、Burkin瘤、病毒性心肌炎、特发性肺纤维化都和它有关。
二、机制
肺泡上皮反复损伤后异常修复导致肺泡上皮损伤→炎症因子→成纤维细胞增生→瘢痕形成
三、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类型,进行性加重
2.Velcro啰音(干性爆裂音)→特发性肺纤维化(早期)
3.杵状指(晚期缺氧)
四、检查
HRCT→金标准→网状改变、蜂窝状改变。
BALF细胞分析多表现为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五、治疗:目前除了肺移植有效,其他都无效。
11.2结节病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累及的非干酪样肉芽肿性疾病,主要侵犯肺和淋巴系统,其次是眼部和皮肤。90%累及肺脏,出现咳嗽、胸痛、呼困等,胸部CT/HRCT典型表现→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微小结节。典型X线表现→双侧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病
一.病因
1.遗传因素→6号染色体
2.免疫因素→非干酪样肉芽肿+以CD4+T细胞为主↑,淋巴细胞增加
二、临床表现
1.急性结节病→双肺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
2.亚急性/慢性结节病
→胸内结节病:胸痛、咳嗽、呼困
→胸外结节病:淋巴结肿大、结节性红斑、葡萄膜炎、高钙血症
三、检查
1.胸片: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右侧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最常见
2.结节病胸片分期
治疗
分期
表现
一般无需治疗,会自愈
0
无异常表现
I
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无肺部浸润影
II
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网状、结节状、片状浸润影
III
肺部网状、结节状、片状浸润影+无双侧肺门淋巴结肿
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iV
肺纤维化、蜂窝肺、肺大泡、肺气肿
(药物治疗不少于6个月)
3.胸部ct/HRCT: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微小结节,可融合成球。病变多侵犯上叶
4.肺功能检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5.BAL/支气管肺泡灌洗→淋巴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增加,以CD4+T细胞为主↑
6.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生症
①BAL/支气管肺泡灌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②胸部X片:肺水肿反转形状
③血清IgE增多
④多见于上叶
⑤好发中年女性
①和吸烟有关
②好发成年人
③肉芽肿性改变,并机化形成“星形”
④HRCT→管壁厚薄不等的不规则囊腔
⑤BAL/支气管肺泡灌洗:肺朗格汉斯细胞增多
过敏性肺炎
肺泡蛋白沉着症(PAP)
特点:
①BAL:淋巴细胞增加,CD8+为主↑
②非干酪样肉芽肿
③有Velcro啰音+杵状指
2.病因:鹦鹉肺、鸽子肺,空调肺,加湿器肺农民肺
3.临床表现:急性形式最常见4-8h起病脱离过敏原好转
4.胸部ct/HRCT:磨玻璃阴影
过敏性肺炎诊断=抗原接触史+呼吸困难和咳嗽+脱离过敏原好转+典型HRCT表现
1.以肺泡腔聚集大量表面活性物质为特征
2.胸部X线:蝴蝶样改变
3.HRCT→地图样,不规则铺路石
4.BAL回收液特征表现:奶白色,稠厚且不透明,静置后沉淀分层
5.治疗:有效/首选→全肺灌洗
特发性肺含铁血红素沉着症(IPH)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1.好发儿童和青少年
2.以反复发作的弥漫性肺泡出血为特征
3.表现:反复咳血、呼困、缺铁贫
4.BALF/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含吞噬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提示近期肺泡出血
含铁血红素的巨噬细胞→提示远期肺泡出血
1.好发:育龄期妇女
2.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12.胸腔积液→限制性通气障碍
一.病因
1.胸膜静水压↑:心衰、限制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产生漏出液
2.cap通透性↑:炎症→①一般炎症→炎症性胸腔积液
②肺结核→结核性胸腔积液
③肿瘤→恶性胸腔积液→产生渗出液
④SLE、RA、气胸
3.胶体渗透压↓:肝硬化、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产生漏出液
(口诀:欣欣向荣上枪急,要干底婶婶粘液漏)
(静水压↑胶体渗透压↓)(除了cap通透性↑→产生渗出液)
4.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产生渗出液
5.损伤
6.医源性
一、临床表现
症状(>ml,才会出现症状)
1.呼吸困难最常见→限制性呼吸困难
2.结核性胸膜炎→青年人+有低热
3.恶性胸膜炎→中老年+无发热
体征:
视:患侧饱满
触:气管移向健侧、胸膜摩擦音
叩:实音
听:语颤减落
★考点(ADA/腺苷脱氨酶鉴别的:ADA>45→结核胸水ADA<45→恶性胸水)
三、检查
1.首选:B超
2.确诊:胸腔穿刺
3.胸部X线:>ml,肋膈角才会变钝。
4.胸腔积液的定性分析
早期划分
渗出液(浑浊)
漏出液(清亮)
①比重>1.
比重<1.
②蛋白质含量>30g/L
蛋白质含量<30g/L
③白细胞数>×10^6
白细胞数<×10^6
④ADA>45
ADA<45
渗出液(黄色浑浊)
漏出液(透明清亮)
)
①胸腔积液/血清蛋白>0.5
胸腔积液/血清蛋白<0.5
②胸腔积液/血清LDH>0.6
胸腔积液/血清LDH<0.6
③胸腔积液LDH>血清正常值高限的2/3
胸腔积液LDH<血清正常值高限的2/3
④Rivita(+)测蛋白实验
Rivita(一)测蛋白实验
新版本
渗出液(黄色浑浊)
(口诀:欣欣向荣上枪急,要干着婶婶粘液漏)
cap静水压↑(欣欣)
胶体渗透压↓(干底婶婶)
药物过敏
漏出液(透明清亮)
胸膜通透性↑
损伤
气胸
血性胸腔积液→常见于肿瘤、结核、肺栓塞
乳状胸腔积液→乳糜胸
巧克力色胸腔积液→阿米巴肝脓肿
黄绿色胸腔积液→RA/类风湿
5.酶
ADA/腺苷脱氨酶:ADA>45→结核胸水/结核胸膜炎ADA<45→恶性胸水
ADA是鉴别结核胸水和恶性胸水的
LDH/乳酸脱氢酶:LDH>→渗出液,LDH>→恶性肿瘤或合并细菌感染(5恶不做)
6.肿瘤标志物/CEA:升高→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肿瘤
四、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①抽液:首次≤ml,以后每次≤ml
②没必要注入抗结核药物,但可以注入尿激酶→防止黏连
胸腔穿刺的不良反应:
1.胸膜反应:头晕,冷汗,面色苍白→即将休克处理:停止抽液,平卧,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2.复张后肺水肿/呼吸衰竭: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
2.恶性肿瘤:手术;胸膜固定术
a胸穿:不宜过多、多快→容易导致肺水肿(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
b诊断性穿刺:50-ml
c减压:首次≤ml,以后每次≤ml
13.气胸→限制性通气障碍
一、病因
1.按照发病病因分类:自发性、外伤性、医源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又分为:原发性(无基础肺疾病:瘦高的人)
继发性(有基础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癌)多选
2.按照胸腔内压力分类:①闭合性气胸②开放性气胸③张力性气胸
①张力性气胸
②闭合性气胸
③开放性气胸
别称
高压性气胸
单纯性气胸
交通性气胸
体征
皮下气胸/粘发音
纵隔向健侧移动
纵隔扑动
空气进出
只进不出
不进不出
可进可出
形成单向活瓣(一张披着羊皮的狼)
3.张力性气胸是最严重的气胸。
4.诱因:胸内压增高的情因素:如抬举重物压力过猛、剧咳、屏气、甚至大笑
二、临床表现
症状
1.突发一侧胸痛
2.呼吸困难
3.严重呼吸衰竭
体征
1..视:患侧饱满触:气管移向健侧叩:鼓音听:语颤减弱
2.Hamman征:左心缘听到心跳一致的气泡破裂音
3.皮下气肿可以听到捻发音
三、检查
1.首选:胸部X线
四、治疗
1.闭合性气胸:(2B)
如果肺被挤压<20%,无需治疗,>20%,胸穿(锁骨中线第2肋间)
2.开放性气胸:使开放→变成闭合,再闭式引流术
3.张力性气胸:先胸穿,再闭式引流术
①胸穿→适用于闭合性气胸首次≤ml,以后每次≤ml
②闭式引流术→适用于不稳定气胸、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
③胸膜固定术→适用于适用于不宜手术者(多发性气胸)
→注入硬化剂:多西环素/四环素、米诺环素
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湿肺
一般说因为急性胰腺炎入院治疗,给氧,但是PaO2还是低(正常80-mmHg)→诊断ARDS
一、病因(题眼)
1.肺内因素:重度肺炎、吸入性肺损伤(溺水)
2.肺外因素:胰腺炎、重度烧伤
二、机制: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因子(IL-1或TNF)→炎症细胞→酶(使什么没掉)→
①肺泡上皮损伤
②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渗出到肺间质→进入肺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破坏→形成透明膜→肺泡稳定性降低→肺泡萎缩、肺不张(顽固性低氧血症)(以II型肺泡上皮损伤为主,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间质纤维化
(2)ARDS导致低氧血症的机制→肺内动静脉分流(因为正常情况下肺动脉要把C02→肺静脉02,但是因为02弥散功能弱,进不来,导致无法使交换)
三、病理分期
渗出期
发病2周后
透明膜形成,液体渗出(湿肺)
增生期
发病2-3周
淋巴细胞增多
纤维化期
发病3-4周
肺纤维化,肺大泡形成
渗出期:顽固性低氧血症ARDS形态改变特点
①肺水肿和肺不张在肺内呈不均一分布:
即重力依赖区(仰卧位时靠近背部的肺区)以肺水肿和肺不张为主
非重力依赖区(仰卧位时远离背部的肺区)的肺泡基本正常
四、临床表现(氧分压正常值/PaO2:80-mmHg)
发病时间
大多数在原发病起病后72h内发
主要症状
①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增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②肺水肿(以I型肺泡上皮损伤为主)
③顽固性低氧血症:即呼吸窘迫,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疗法改善
体征
①早期正常
②后期闻及水泡音
五、检查
1.胸部X线片:早期正常,晚期肺部发白
2.血气分析:
①PaO2降低,PaCO2降低
②早期呼碱,晚期代酸
③氧合指数PaO2/FiO2用来诊断ARDS:
正常值-mmHg,≤mmHg是诊断ARDS的必要条件
<轻度≤
<中度≤
重度≤
④PCWP/PAWP/肺毛细血管契压:正常值<12mmHg,如果>18mmHg,判断左心衰
≤18mmHg→辅助诊断ARDS
六、治疗
1.治疗原发病
2.纠正缺氧:
①高浓度吸氧,使PaO2≥60mmHg或SaO2≥90%,一般无法缓解
②
症状轻的无创通气
症状重的机械通气:PEEP/呼吸末正压给氧,一般从低水平潮气量通气/小剂量开始,防止肺泡过度通气,使PaO2≥60mmHg
肺水肿(以I型肺泡上皮损伤为主)
肺泡萎缩、肺不张(以II型肺泡上皮损伤为主,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15.呼吸衰竭
定义;PaO2<60mmHg,伴或不伴CO2>50mmHg→呼衰
一、病因→1.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I型呼吸衰竭
II型呼吸衰竭
定义
①PaO2<60mmHg
②PCO2正常或降低
①PaO2<60mmHg
②PCO2>50mmHg
机制
换气功能障碍
通气功能障碍
病因
①严重肺部感染/重症肺炎(渗出)②ARDS③肺间质疾病④急性肺栓塞
哮喘早期
①慢支、COPD最常见(二炮)②呼吸道阻塞③脊柱畸形④呼吸肌无力
哮喘晚期⑤肺心病
虽然同种呼衰但是机制不同:
间质肺疾病
ARDS
肺栓塞
COPD最常见
弥散功能障碍
肺动-静脉分流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肺泡通气不足(二炮)
I型呼衰的主要机制
I型呼衰的主要机制
I型呼衰的主要机制
II型呼衰的主要机制
2.按照发病缓急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常见疾病:严重肺疾患
COPD最常见(考点)
表现:肺性脑病为主;精神错乱狂躁、昏迷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
3.按照发病机制分类
泵(呼吸肌)衰竭
肺衰竭
定义
通气功能障碍
换气功能障碍
结局
II型呼吸衰竭
I型呼吸衰竭
二、临床表现
1.最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
2.缺氧→发绀
3.C02潴留→中枢麻痹→肺型脑病
4.急性呼吸衰竭→呼酸+代酸高钾高氯酸中毒
慢性呼吸衰竭→呼酸+代酸碱
★肺心病失典型的II型呼衰,处理不当会出现医源性碱中毒:①使用碱性药物②呼吸机使用不当,多度通气③使用利尿剂→低钾低氯碱中毒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常见疾病:严重肺疾患(ARDS)
COPD最常见(考点)
临床表现
①最早表现:呼吸困难
②发绀
③肺性脑病
①最早表现:呼吸困难
②发绀
③肺性脑病
检查
血气分析(首选/确诊)
血气分析(首选/确诊)
治疗
1.氧疗:较高浓度吸氧(>35%)
2.吸氧浓度=21+4×氧流量
3.目的:使PaO2>60mmHg,或SpO2(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4.严重用机械通气,先无创再有创
1氧疗:低流量低浓度吸氧(<35%)
2.吸氧浓度=21+4×氧流量
3.目的:使PaO2>60mmHg,或SpO2(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4.严重用机械通气,先无创再有创
药物: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只可用于中枢抑制的
→不适用于:呼吸肌无力的、神经肌肉的病变、肺疾病
禁用呼吸抑制剂
纠正酸碱平衡:宁酸勿碱(PH↑,加重组织缺氧)
补碱指征:PH<7.2(补碱药物:精、组、赖氨酸)
氧解离曲线:
曲线右移→血红蛋白和氧气亲和力降低,利于氧释放,减少组织缺氧→PaCO2↑,2-3DPG↑,T↑,PH↓
曲线左移→血红蛋白和氧气亲和力增加,不利于氧释放,加重组织缺氧→PaCO2↓,2-3DPG↓,T↓,PH↑
16.酸碱平衡失调
先看PH(代偿、失代偿),再看PaCO2(呼酸、碱),最后看BE、HCO3-
PH:7.35-7.45→代偿期
>7.45→碱中毒,失代偿期
<7.35→酸中毒,失代偿期
PaCO2:35-45mmHg
>45→呼酸中毒
<35→呼碱中毒
BE(碱剩余):-3.0~+3.0
>+3.0→代碱中毒
<-3.0→代酸中毒
HCO3-:22-27mmHg
>27→代碱中毒
<22→代酸中毒
一:酸碱调节系统:
1.人体主要通过体液缓冲系统(最敏感)、肺、肾(最慢)和离子交换维持酸碱平衡
2.体液缓冲系统(最敏感),以碳酸氢盐系统为主
3.肺调节→以CO2形式4.肾调节→以HCO3-形式
5低钾低氯碱中毒,.高钾高氯酸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