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不久举办的
“点赞新时代卫健工作者”评选活动吗
(戳图片知详情)
活动自6月中旬启动以来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各单位踊跃推荐
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经过宣传动员、推荐申报、风采展示
群众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
最终评选出名优秀的卫健工作者
包括最美医生45名
最美护士20名
敬业先锋20名
道德楷模15名
(戳图片知详情)
从受表彰的名先进典型中
挑选出20名事迹突出者
组成宣讲报告团
开展5场宣传报告会
让更多的人通过聆听
达到学习先进
共同提高的目的
今天我们把20名宣讲人员的先进事迹
以“听最美声音,读最美故事”为主题
让更多的人来向先进模范们学习
医院妇产科主任温渝编号:1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医生温渝:深耕一线伴爱前行
大家好!我是医院妇产科的温渝,93年医院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年担任妇产科主任以来,我带领妇产科团队先后开展了妇科腹腔镜、宫腔镜手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妇科盆底重建术、无气腹腔镜术、不孕不育治疗术等新业务、新技术40余项,为谷城及周边地区广大妇女姐妹的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无数的家庭带来了幸福,这是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感。20多年来,我躬耕于妇产科这片医学领域,致力于技术提升和造福百姓,取得了一点成绩,上级部门也给予了我很多荣誉。先后获得襄阳市“十大健康卫士”、谷城县“十大名医”、谷城县“科技创新标兵”、襄阳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对象”称号;年《自体补片尿道中段悬吊术纠正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获襄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急危重症病人,每一次抢救都是硝烟弥漫,胆战心惊,每一次抢救都是倾尽全力,唯愿平安。最难忘的一次是年,我科收治了一名22岁的年轻女性,妊娠37周,重度妊高症并发心衰入院,我们及时为病人做了剖宫手术终止妊娠。但随之产妇发生一系列妊娠高血压并发症,产科大出血、DIC、肾功能衰竭,为纠正DIC需要输注大量的血液制品,肾功能衰竭又不能把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产妇呼吸机气管内排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心率一次/分,看着产妇命悬一线,奄奄一息,我心急如焚,病人才22岁,生活才刚刚开始,丈夫、父母如何经受这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年轻生命的调落。无奈之下,我请示院领导,与ICU、肾内科会诊商议后在床边快速为病人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病人体内积聚的液体被抽了出来,尿液从10ml/24h、20ml/24h到逐渐正常,整整一个星期,我和ICU的丁红军主任没有回家,一直守在病人床前,时刻观察病情变化,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我们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次病人的抢救成功,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百姓的生命重托,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但医学技术的局限和病人个体的差异,有时也会让我们无奈,纵然拼尽全力,也会有遗憾,这其实也是医生最痛心、最不愿意接受的事,特别是此时再遇到不理解的病人家属,那种感受真的无法形容。尽管如此,我从来没有过气馁和松懈,医学虽然是高风险职业,但既然选择了,就要有担当,就要勇往直前,担起属于我们的职业使命。
我无数次的告诉自己,只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帮助妇女姐妹们解除痛苦,才能在危急时刻为她们带来更大的生的希望。为此,我奔赴于名种妇产科学术交流会,不知疲倦地查阅医学论著,反复思考疑难病例,付出了很多精力,没时间陪丈夫和孩子,没时间照顾家庭,没时间看望父母,没时间与亲人、朋友们聚会,甚至没时间逛街购物,科室里的年轻同志常常笑我“落伍”,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医生多一份付出,病人就能减少一份痛苦,多开展一项新业务,就能为患者带来更多新生的希望。
查房、做手术、坐门诊、带教年青医师是我的工作常态,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参与下乡义诊。近年来,女性专科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宫颈病变、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乳腺病等妇科疾病,早期预防检查、及时治疗,可以确保痊愈,但一旦发现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出现癌变,治疗效果就差了。如果一个年轻的生命为此过早地调谢,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为改变这种状况,让偏远山区的姐妹们也能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不管科室工作多忙,我始终坚持亲自下乡义诊,走村串户,开展妇科疾病筛查,把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多年来,我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县的各个乡村,查出了不少妇科疾病患者,使她们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在长期的操劳中,我不知不觉已步入中年,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们经常问我:“你累不累啊?年龄也不小了,不要再这么拼了”说实话,当医生没有不累的。从医近30年,我已经忘从我手上接生的婴儿有多少了,应该有2万多人了吧,我记得最多的一天好像就有20多个。每当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我就觉得疲劳一扫而光,这份职业带给我的收获远远大于付出,所以每当有人问我后不后悔当医生,尤其是又脏又累、风险又高的妇产科医生,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无怨无悔!
南漳县板桥镇青龙寨村村医冯泽成编号:2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医生冯泽成:扎根大山三十年立志做个好医生
大家好,我是南漳县板桥镇青龙寨村村医冯泽成。
我要当村医,缘起于少年时代一件心酸往事。年正月初三,母亲突感胃疼难忍,在床上打滚儿。父亲不顾寒风刺骨,跑到10公里开外的卫生院求诊。村医无法抽身前来为我母亲诊治,只能开一点止痛药。就这样,母亲在病床上躺了两三天。看着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母亲,我暗自发誓:“我要当一名医生!去诊治像我母亲这样深受病痛折磨的人。”那一年我11岁。
年,我听闻远安县毛坪村的一位老中医医术精湛,便决心随其学习。没钱坐车,我便步行求学。从青龙寨村下山,翻过几个山头,跋涉在崎岖的小路上,单程就需几个小时,但我从未感到辛苦,只求能学到知识。
皇天不负有心人。镇卫生院安排我去南漳卫校参加乡镇医生培训班,我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可是,一个大难题出现了:参加培训是免费的,可是书本费元需要自己承担。
我没有打退堂鼓,因为知道,如不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就无法为村民们解决病痛。我挨家挨户找亲朋好友借钱买书。一年后,学到知识的我投身于村卫生室,为农村常见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之后我更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年,我参加了南漳县卫生学校的乡村医生中等专业学习班,年至年,我参加了襄阳市护士学校,定点在南漳卫校的成人再教育专业学习,年3月至6月,我又参加了襄阳市医学院举办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我知道,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这些培训学习的经历,使我更有底气地说:我是一名称职的乡村医生!
“要做就做一名好医生!”三十年来,我矢志不渝追求一个“良医梦”。
做一名好医生,首先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把生我养我的乡村当成终生归宿,把乡里乡亲视作父母亲人。
青龙寨村共多户,多人,分散居住在10多平方公里大山的旮旮旯旯。全年常住人口多人,其中多数为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及残疾人口。村里90岁的老人李永祥患有高血压及心脏病,膝关节囊肿积液,我每星期定期免费为他抽液、护理。老人感激地称我为“恩人”,对我说:“离了你,我活不成啊。”留守老人杨才菊,心脏病发作不能起床,拍着窗户叫救命,是我撬了门把她救过来。三十年来,我与父老乡亲建立了情浓于水的关系,在我的心里,乡亲和这片土地,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额分。
做一名好医生,需要有一颗挑战难关、百折不回的耐心。工作再苦再累不言弃。
住户分散、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是我从医路上的拦路虎。拿交通环境来说,全村至今还有5公里不通水泥路,全靠钩机开挖泥石填方,有的地方仅2米宽,一下雨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拿气候条件来说,本村地处鄂西北高寒山区,全年冰冻时间长达90天左右,一到极寒天气,大雪封山、连月不开、遍山冰冻。为了履行随叫随到的诺言,我必须全天候24小时待命。“防滑链、安全盔、防护膝”成为我冬季出行的“三大法宝”。
年正月初六,大雪纷飞,我接到邻村的求助一个16岁的男孩上呼吸道感染,高烧不退,急需救助。地面封冻,为抓紧时间抢救,我给摩托车装上防滑链,全程4公里,用了一个半小时才“爬”到邻村。
到达后,摩托车也来不及停稳,便径直地向屋里走去,通过体温计测量,发现男孩高烧达39℃,伴有剧烈咳嗽和扁桃体发炎症状。为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我一直留在男孩家观察,等到次日下午路面的积雪融化了才骑车回家。刚到家,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一样重,累的一坐下就直犯困。
自0年以来,我每年骑车行程大约3万里,摔倒近百次,跑坏了3辆摩托车。最危险的一次是夜里12点多,急于出诊的我骑车驶在光溜溜的冰面上,防滑链已不起作用,我连人带车摔了20多米,离悬崖仅1米远,险些丧命。
做一名好医生,还需要有一颗干一行专一行的恒心。热心为乡亲服务。才能赢得乡亲的信赖。
年,我被群众们推荐为青龙寨村支部书记。可是由于山高路远、条件艰苦,青龙寨村村医始终无人顶替。在当村支部书记后,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我不能很好的兼顾村医工作,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的为村里乡亲们看好病、服好务,我三次向镇党委提交了辞职申请书,要求辞去村书记职务,年底,申请得到批准,我又重回村医岗位,专心致志地干起了老本行,有人说我傻,摒弃了名与利,但我说我痴:爱我所爱、且行且远。
晴天一身灰,雪天满身冰,但也练就了我“冰上跑”“雪上飞”的骑车神技。面对各种困难,我想说:“患者的病痛就是召唤,病人的需要就是使命。”
谢谢大家!
医院妇产科医生董楠编号:3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医生董楠:将青春融入伟大的援外医疗事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也是中国第23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队员,被派驻阿尔及利亚国---医院工作两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历史上最年轻的队员。
被列为援外医生候选对象时,我百感交集,太年轻能否顶得住?专业技术能否胜任?还有阿国的治安问题,难以割舍的亲情,都让我左右为难。经过慎重考虑后,我最终做出了援外决定。做为一名医生,一个中国人,医院需要的时候,我应该担起这个责任。
年4月,我在武汉开始了半年的法语和援外知识培训。当年11月,依依不舍的告别爸妈后,我从北京出发,经过土耳其、爱琴海、意大利,抵达目的地——迪亚雷特。
来到迪亚雷特,最初的激动和自豪,很快被现实情况冲淡。水土不服,气候不适,皮肤过敏,还有饮用水、食品、生活用品供应都很困难。当地连大米都非常紧缺,为了保证营养,吃点肉还得大使馆帮忙协调。在国内,少有人想到爆炸、骚乱,更不会想到自由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阿国的多天里,真正感受到我们国家---和平与自由的珍贵。阿国治安不好,医院进出口都有警察把守。没有安全保障,自由便无从谈起,队员们活动范围局限在住宿区,夜晚更不能外出。
虽然语言不通又没有翻译,医院积累的临床经验,我很快熟悉了这里的工作流程。阿国的医生奇缺,中国医生在阿国,不仅仅是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还要参加倒班。无限制的生育政策,医院最忙的科室。在医院里,每天正常分娩30个婴儿左右,剖宫产手术能达到15到20台,还得处理急症和重症病人。
援助期间,我突然感冒发烧了。但是,我不愿请假休息。那时,我白天照常上班,晚上打针治疗。体力的透支,我也曾几度落泪,想着自己身上肩负的援外使命,这些,我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在工作中,我和医疗队员们一起挑战徒手转位矫治难产、子宫破裂修补等高难手术,还积极应对阿国不同于国内的特殊治疗环境。因为分娩次数多,阿国患宫颈脱垂的女性较多,每天都有4—5人需要做宫颈环扎治疗。但在国内已经多年不用宫颈环扎手术了。为了做好这个手术,我用越洋电话请教国内年妇产科专家魏新华,手绘手术图谱,第二天和队员一起开展手术。
累一点不怕,最害怕的是艾滋病病人。非洲是世界艾滋病重灾区,妇产科出血病人多,手术医生就更危险。一天清晨,阿方助产士远远的推来一个急症病人,嘴里不停的在喊“急诊、急诊,剖宫产!”手术室的护士在马不停蹄的做准备,老阿医生一脸凝重,呆着不动,我拿起病例本一看——一个显目的红笔标示:HIV(+),难怪他是这样的反映。
我是医生,是中国派来的医生!强烈地使命感让我果断走上手术台。在打开病人腹腔后,电动吸引器却发生了故障,没法吸出羊水,瞬间,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羊水四处流淌,医生的本能---让我顾不上害怕,踮起沾满羊水的脚跟,右手拖着胎头,左手压住子宫底部,整个人几乎趴在手术台上。血液和羊水无情的浸透着我的手术衣,冷冰冰的贴在了皮肤上。此时的我忘记了恐惧,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地把胎儿分离,避免感染。”孩子发出了第一声啼哭,处理完毕,从手术室出来的我,来不及脱下手术衣,便吐得昏天黑地。
两年多的时间,我开展了两千多台剖宫产手术,帮助了不计其数非洲人民解除了痛苦。也因此经常有病人邀请我们去家中做客,送她们亲手做的传统点心,在大街上遇到,她们也会很热情的跑过来跟我们拥抱,她们更希望得到中国医生的诊治,把中国医疗队称为“来自东方的白衣天使”。我也被授予湖北省爱岗敬业好青年,年度襄阳楷模提名奖。
不同寻常的阿尔及利亚援外经历,为我的生命增添了色彩。我想,青春不仅仅是奋斗,是追求,它更是责任与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将“医者仁心”的一颗初心播种在非洲大地上,并在异国他乡行使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我为成为一名援外医疗队员感到骄傲,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我将继续努力,为健康中国做出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医院普外一科主任赵明章编号:4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医生赵明章:牢记医者使命争当时代先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赵明章,来自医院,现任医院普外1科科主任。我很高兴被评选为“点赞新时代卫健工作者之最美医生”,作为医生代表,今天我也很荣幸在此交流发言。
记得医院陈孝平院士曾讲过:当医生要做到“三个不计较”,不能计较时间,事业靠的是长期积累,医学更是经验之人学;不能计较金钱,学医之人贪图金钱就会出大事,如果是想发财,就不要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不能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对生命怀有敬意的人才能甘于这份平淡。
陈院士的“三个不计较”就像一名经典名言,一直指引我在从医道路上走到现在,一直指引我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成为一名好医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是最基本要求,多年来我也是这样来要求自己。在当住院医师时期,曾听到病人评价:“赵大夫是第一位到达科室的医生,也是最后一位离开科室的大夫,能有这样负责的大夫给咱看病还有啥好担心的。”“赵大夫工作负责,我们都信任他。”
作为科主任,我更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周末、节假日,都坚持每天到科室,对科室的疑难及危重病人坚持每天早晚查房,要求管床医生及时汇报患者病情变化。对科室急诊重大手术,我总是第一个到场参与抢救,经常为争夺治疗时间而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求我们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高尚医德也是优秀医务人员的软实力。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生命之重,重于千金,我们是捍卫生命的守护神;救死扶伤更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信念。面对渴求的目光,我们理应义无反顾;面对神圣的职责,我们兢兢业业;面对时代的召唤,我们只有勇往直前。爱与奉献更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一切为了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让患者最大化满意,是我们的最高准则。
成为一名好医生,需要付出很多。但纪伯伦说过:“有人欢饮的给予,这份欢欣就是他的报酬。”医乃仁术,能帮助别人,挽救生命,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也许,面对疑难杂症时我也会手足无措;夜以继日的工作也让我下疲惫不堪;医患关系失和也曾让我心生失望。但,我心中的最高处仍旧坚定地留存着一份信仰,那就是救死扶伤,让更多的病人脱离疾病的魔爪走出痛苦。
成为一名好医生,要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恒心和决心。工作24年来,我一直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专科知识的学习,我在胃肠、胸外科专业获得了较全面与系统的认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进一步丰富了专业知识,医院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新技术方面,我率先在宜城地区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小儿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等微创手术,并在《临床误诊误治》、《临床合理用药杂志》、《中国医药卫生》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现担任省抗癌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理事、襄阳市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患者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能够获得他们的赞誉我们无比欣慰和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一名医者的职责使命,更加潜心钻研专业知识,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以饱满的热情和振奋的精神,带领科室团队积极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医院更快更好发展,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方国平
编号:5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最美医生方国平:为高原妇儿安康再苦再累也值
大家好,我叫方国平,是一名中共党员,现任襄阳市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为高原妇儿的安康,再苦再累也值》。
从医以来,让我印象非常最深的是在支援西藏的那些日子。
年和年,我连续两年向组织申请进藏,来到海拔米高的藏南琼洁县。在那里,我把琼洁当做第二故乡,继承发扬“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讲标准”的实干精神,扎根基层、无悔奉献。
初到西藏,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我很快就强烈感受到“躺着就是一种奉献”这句话背后的深义。地处海拔多米的琼洁,高寒缺氧,气压很低,紫外线强,阳光照在皮肤上火辣辣的痛,走不了一会儿就感觉胸闷气短、血压骤升、眩晕呕吐,最初的几天都吃不下饭。最难熬的是晚上,头更是胀痛欲裂,每隔30分钟就会醒来,整夜无法入睡,而早上起床时鼻孔里全是血痂,嘴唇严重皴裂。
面对严重的高原反应,我咬牙强忍着痛苦,在医院妇产科情况,医院繁忙的工作之中。医院同事劝我多休息,那时候我想:“这道坎要是抗不过去的话,援藏只能是一句空谈,等工作完了再休息”。
在下班后,头痛得实在受不了,我就用毛巾捆住头,吃点安眠药,抱着枕头昏昏沉沉坐到天亮………就这样咬紧牙关终于熬过了适应期。
作为一名党员,能有机会援藏,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和考验,也是践行党员使命的具体行动。
作为一名医生,关爱藏族同胞,尽最大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服好务,就是我们对藏区最大的援助。
藏区妇女儿童更需要健康、安全和保护,这是使命,更是责任。因此,那段日子里我把“维护藏区群众健康、促进藏汉民族团结”当作座右铭,始终扎根于脑海,以一腔爱心牵挂着病人,用笑容、耐心和专业技术带给她们安慰、鼓励和希望。
年6月15日,一位快要生产的孕妇来到科室办理住院手术,经检查她为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这让科室人员犯了难。原来,医院缺少专业人员和设备,医疗条件有限,开展此类手术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以往都转诊到医院处置。我过去经过近一小时的精心手术,孕妇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婴儿,母婴安全,按时痊愈出院。医院领导、科室同事纷纷点赞祝贺,襄阳医生成功开创了医院“疤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先河!
通过每天与藏族同胞零距离接触,我发现,很多藏族孕妇不懂医疗知识,加上语言不通,有的不愿和医生打开心扉说真话,有的甚至惧怕医生和手术,非常不利于孕妇健康和胎儿的顺利降生。
为拉近医患距离,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每次面对患者,我都会想方设法,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每天查房时,看到哪位患者情绪不高,我就会抽空和患者手拉着手聊家常,教会她们哺乳方法,讲解卫生常识,时不时也学说几句“不着调儿”的藏语,这种“微笑疗法”病房里充满了欢笑声。患者们都喜欢这位亲切的“汉族卓玛”,还有十几位患者成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