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吸烟,他的肺从“不大好”变成“不来塞”
家住在新丰镇的李大爷今年80岁了,有三大爱好,那就是“切香烟”、“切香烟”、“切香烟”。30年前就已经时常咳嗽、气喘,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李大爷对香烟长达30年的热爱。而这30年来的热爱成就李大爷“慢阻肺、肺气肿、肺大疱”,简单来说就是肺泡破裂融合成大疱,正是因为肺里的“大疱”增多,李大爷呼吸越来越吃力。
五年前,李大爷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来医院急查发现肺里的“大疱”涨破了,漏出的气体一下子把肺组织压扁了,陈正进主任快速为李大爷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经治疗2周后顺利出院了。
从那次以后,李大爷便开始戒烟了,但肺里的“大疱”并不会因戒烟而消失,病根还在,自那以后的几年里,李大爷“大疱”一举破了8次,形成了一个“顽固性气胸”。
近日,李大爷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而来院就诊,脸肿的像个气球,整个脖子、胸壁全都胀的快要裂开来,80岁的老人俨然成了“大块头”,生命危在旦夕。呼吸内科陈正进主任认为,这次发作可不简单,是气胸类型里最危险的那一种——张力性气胸,破裂的“大疱”在胸腔内形成了很高的压力,导致“广泛皮下气肿”。不由分说,立即为李大爷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
数数这次住院已经是第9次了。患者80岁高龄,慢阻肺合并顽固性气胸,这次不仅是张力性气胸,还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于医院医联体远程会诊,邀请了市二院的姚扬伟主任,姚主任给予了详细的指导,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心功能以及呼吸功能,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的恐惧与担心。1周后患者终于舒开了紧皱的眉头,开心的笑了,因为全身的皮下气肿完全消退了,2周后顺利拔出引流管。
慢阻肺被称为最“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它虽然姓“慢”,患病人群却增长得很“快”,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其危害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第一位。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达8.2%。
慢阻肺患者一般有三大典型症状:咳、痰、喘。即不停咳嗽、有痰,容易气喘。早期慢阻肺患者通常症状轻微,甚至是没有症状而被忽视,当这些症状明显时,一般患者的肺功能损失已超过50%。类似李大爷这样的患者不少,很多患者检查出来已经到中晚期了,且以男性为主,年龄均在40岁以上,基本有吸烟史,且患者易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如房颤、冠心病等。慢阻肺的早期症状非常隐匿,慢阻肺若急性加重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引发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40岁以上人群,若有轻微的症状如咳嗽、咳痰常规治疗未好转等,走路易出现气喘、上气不接下气者,医院做肺功能排查,及时规范诊治,避免迁延后患。
慢阻肺患者做好这些事儿很重要
1、多做呼吸训练。在家应该多做呼吸训练,可改善肺部的弹性、改善通气功能,使得肺功能得到加强。
1
缩唇呼吸:患者身体正直站立,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噘着嘴唇(类似吹哨)将气流缓慢地吐出来。先练呼气深长,直至把气呼尽,然后自然吸气。为了增加通气量,宜取慢而深的中吸,一般以每分钟16次左右为宜。
2
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作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肌缓慢主动收缩,以增加腹内压力,使膈肌上提,按节律进行呼吸。
3
抱胸呼吸:患者取立位,两臂在胸前交叉后缩胸部,身体向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扩张胸部、吸气。抱膝呼吸:患者取立位,一腿向腹部弯曲,以双手捆抱屈腿,以膝压腹时呼气,还原时吸气。
2、适当运动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散步等适当运动对预防慢阻肺和改善慢阻肺的病情会有帮助。但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量均不宜过度,避免因运动过度而导致上气不接下气。
医院
(医院南湖分院)
东部:南湖区新丰镇杏园路号
西部:南湖区景湖路号
东部
西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