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临床九班男生全部上岸
建班之初
16临床九班是一个从大二才组建起的班级,同学们的成绩总体都很优秀,但在班级管理班级也存在很多困难,如全班31人有30个宿舍,期末收作业都很麻烦,更不用说同学们私下交流了。面对这种情况,班委成员集体商议,多举行一些班级活动,如在空地放孔明灯,去市里进行团日活动,团建聚餐等同学们逐渐活跃起来。
初入开滦
在抽签大会上,当我抽到开滦的时候,目光所及同学们的神情皆“唉声叹气”,因为相比附院和人民,开滦较附院来说路途较远,较人民来说宿舍环境差。但到了开滦之后才知道我们如此的幸运。开滦的教学楼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空调在夏季和冬季都会开,投影宽敞而清晰,桌子椅子都是木质的,人均占地也是很大,学习环境特别舒适。更重要的开滦完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态度的认真。胡老师是开滦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她认真的安排我们的学习工作,了解我们的学习状态并及时给老师们反馈。有时候老师留得作业特别多,胡老师还会体贴地帮我们和老师沟通,适当减轻我们的学习压力。我们亲切称她为“胡妈妈”。开滦的老师的教学让我们如沐春风,讲课的老师基本都是院长或主任,他们仿佛像高中老师一样,竭尽全力让冗杂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我印象最深的老师:乔建民老师讲心脏循环的时候,拿着心脏模型,先介绍表面结构的名词,再拆卸心脏模型,讲解内部构成,最后能心脏射血的机制,老师的讲解绘声绘色,细致入微,最后结合影像学,让我们多方面多方面认识了心脏(据说乔老师还是华北理工教学比赛第一名)。屈顺喜老师讲课干练流畅,每次讲课他都会准备巧克力和糖果奖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以此调动班级氛围。到现在我还记得吸入性烧伤的诊断标准,因为我课上背下那道题得到了一块德芙!
在老师们看来,我们不在大学课堂上那种流水线般的学生,而是一个固定的班集体。胡老师也会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关心同学的学习状态;在讲心电图的时候,同学们如果没有理解到位,可以直接去心内科找邢爱君老师,老师会单独在办公室里答疑解惑。
班级管理
开滦的教室是不允许占座的,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涨,往往不到7点教室门口就聚集一大堆人了,还有越来越早的趋势。为了防止恶行循环,当时我们三个班长胡老师商量后决定6个人一小组,一天从前到到后轮转一次,避免同学早上因起的过早占座而导致休息不足。在考研期间,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活动一切从简,一些选举性必要的投票都直接在网上进行。
融入开滦
大三的时候,我们应开滦老师的要求,班级所有成员参加开滦周年庆的开场舞,这场大型活动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生气儿,虽然训练的时候偶尔会顶着太阳,反复跑会觉得很累,仿佛一场“小军训”,但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更加熟悉彼此,欢声笑语始终充斥着操场,班级更有凝聚力了。回到学习中,同学们鼓足干劲,比着学,常常有同学中午不回宿舍,回顾老师所讲的知识,困了就枕在厚厚的书上睡一会,精力满满迎接下午的课程,那几个学期全班绝大多数成绩在年纪前50%,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最多时有23个,占全年级总数的三分之一。良好的知识基础为考研打好坚实的地基!
(中午的时候,有的同学还在复习上午的笔记,有的同学在小憩迎接下午的课程)
考研苦旅
大四下学期开始了考研的准备,同学们开始了“朝六晚十”的生活,每个同学都鼓足干劲朝着理想进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励志向上的考研故事,以下几位同学则更是突出。
乾坤未定苏杭同学考研准备的比较晚,进度一直慢于其他同学,直到十月中旬还没有完成一轮复习。考研临近,他一度选择了放弃,闲散了一个多月。但是,当他看到班里平时比他学习好的同学们都还在拼命坚持着,于是他重新燃起了斗志,在室友的鼓励下,他重整信心,坚定信念,坚持完成了考研的旅程。最后一个多月,他平均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甚至考研前连续通宵五天,最后成功上岸。
千磨万击还坚劲
孙鹏宇同学在心内科实习时意外发生气胸,在医院老师和同学的陪同下住院治疗,考研路途本来艰难,医院看望他时,他吸着氧,插着胸腔引流管,脚边还放着外科学课本,又心酸又心疼。那时医院,我们的好舍友侯俊志同学一直守在旁边陪床,手里还拿着一本贺银城。住院14天,他们并没有为此而耽误学习进程,最后都以一个不错的分数成功上岸。
拔得头筹邓宇同学处于保研边缘,但她仍然坚持不懈,以昂扬奋发的斗志在夏令营和预推免的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于保研边缘的同学,她深知:在成绩已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就要努力发掘自己其他方面的亮点,在面试中打动考官和自己的意向导师。每次面试后她都会反思总结,不断成长。比如反复修改简历、字字斟酌文书等。最后她以自信大方、镇定从容的临场表现,顺利上岸华中科技大医院乳腺外科。
当然在临床10个班级中,我们班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尽最大努力的准备考研的,天道酬勤,同学们也得到不错的结果。从甸里回到市里,我觉得我们医学生的身份更纯粹了,学校学习氛围很好,楼道里,树荫下常常有同学拿着课本和资料大声朗读,树立班级氛围更是重要,班级以学习为上,有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常常被同学们称为“大佬”。有时作为班长的我当成绩考到班级名次偏后时,我会警示自己好好学习,追上班级步伐。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国家正常扩招,我觉得考研不像是选拔性考试,对于医学生来说更像是“升学考试”。但即使这样,学校整体的“升学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可见考研是残酷的。我们班的张云超同学说:“定位清晰,一定上岸!”希望同学们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真,并执着着信念,认真的拼搏奋斗,一战成硕。
考研如梦一场,莞尔间历历在目,而对师弟师妹你们来说,那就是梦想!
笔架博士如果喜欢,可以表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