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eumonia,肺炎: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源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导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近年来,尽管应用强有力的抗菌药物和有效的疫苗,肺炎总的病死率不再降低,甚至有所上升
肺炎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原因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等有关;也与病原体变迁、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加、病原学诊断困难、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等有关
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因素、宿主因素
病原体引起肺炎的途径:空气吸入;血性播散;临近感染部位蔓延;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胃肠道定植菌的误吸(胃食管反流);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
可引起肺组织坏死性空洞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
除上述导致肺空洞形成的病原菌外,其他致病菌所致肺炎痊愈后多不遗留瘢痕,肺的结构和功能均可恢复
肺炎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病原体首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Cohn孔向其他肺泡扩散,导致整个肺段或部分肺段、肺叶发生炎症改变
小叶性肺炎: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以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感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
间质性肺炎:肺间质为主的炎症,可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累及支气管壁以及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
大叶性肺炎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
小叶性肺炎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支原体等
间质性肺炎病原体有细菌、支原体、病毒或肺孢子菌等
大叶性肺炎典型者表现为肺实质炎症,通常不累计支气管
大叶性肺炎X线显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阴影
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腔内有分泌物,因此可闻及湿性啰音,无实变体征;
小叶性肺炎中常常为肺下叶受累
间质性肺炎的X线表现常常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呈网状,期间有小片肺不张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