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痰液较多时,排痰护理是该类患者日常护理的重中之重。临床中经常用到的一项促进患者排痰的方法是体位引流,它是一种使病人处于特殊的体位,利用重力作用促使肺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流入大支气管并排出体外的方法。正确使用体位引流,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痰液的清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体位引流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体位引流操作步骤-
1
操作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2)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取得患者合作。
(3)操作护士:洗手、戴口罩。
(4)环境:整洁、安静。
3
操作步骤
(1)引流前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先遵医嘱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
(2)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体位。原则上病变部位位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有利于潴留的分泌物随重力作用流入大支气管和气管,进而排出。如病变在下叶、舌叶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位;如位于上叶,则采取坐位或其它适当姿势,以利引流。不同病变部位及引流体位见图1和图2说明。
(3)引流时,嘱患者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可采用胸部物理治疗的方法(叩背、振动排痰等)帮助患者排痰。
(4)引流顺序:先上叶,后下叶;若有二个以上炎性部位,应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
(5)引流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记录排出的痰量和性质,必要时送检。
图1.不同肺部病变部位患者体位引流示意图
图2.不同肺部病变部位患者体位引流示意图
4
注意事项
(1)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咯血、颅内压升高、活动性肺结核、胸肋骨骨折、气胸、呼吸困难等患者不宜使用体位引流。
(2)体位引流一般在餐前30min或餐后2h进行,在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
(3)引流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并发症时,立即停止引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实施体位引流时应在床旁备吸引装置,避免痰液过多引起患者窒息。
(5)如果出现以下体位引流效果良好的指标,应继续进行此治疗:排痰量增加、症状改善、血气测定值或血氧饱和度改善或恢复正常。
(6)根据患者病情,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白癜风去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