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
在北方的盆友都齐齐掏出了可爱的秋裤
昨天立冬
小骨却还在穿短袖
广东省各城市最高温还介于26~30℃
然鹅
立冬君只是跟大家开了个玩笑
认真起来还是超级酷滴!
昨晚开始寒潮大举南下席卷全国大家随意感受下:
中央气象台11月7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word佛山的天气又是怎样的呢?
8日新一股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省
全省气温下降4~6℃
粤北最低温更是达到9℃
8日白天新一股冷空气开始自北向南影响广东,北风加大,云量增多。双“11”送货还要排队呢,冷空气从北往南“派货”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所以,睡一觉醒来(9日)就会感觉比较明显啦!
敲黑板,铛铛铛~~
大家言归正传,好好听讲,开始划重点吧!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按照民间的说法,从这一天开始,“北风吹、气温低、雪花飘”的景象就会陆续上演。
寒冷的冬天,对全身器官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有些器官特别怕冷,甚至因此患病。
医院专访权威专家,教你为“五大最怕过冬的器官”做好保暖工作,陪你度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
受访专家廖国营内科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老年医学会委员,医院管理学会门急诊管理委员会常委,医院内科退休专家,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40年,有丰富的内科系统疾病诊治经验,尤其对内科心血管和老年病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擅长各种心脏病、高血压、心功能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诊治。曾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有价值的论文10多篇。
出诊时间:
周四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出诊地点:医院一楼门诊
黄兆祺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佛山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医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从事呼吸内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8年,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尤其对哮喘、气胸、咯血、呼吸衰竭的诊疗有独到见解和疗效。曾参与省级课题工作,具有省级先进性,并获得佛山市科技三等奖,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
每周一上午8:00-12:00
每周三、五下午2:30-5:30
出诊地点:医院一楼门诊
冯惠玲副主任中医师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常务委员,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耳鼻喉科医疗、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
尤其专注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的临床研究。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对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进行诊治,疗效优良。经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开发出中药鼻炎冲剂、中药喷喉方药及多个中药合剂,使用疗效良好。发表《响喉病的中医治疗》、《鼻敏灵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鼻炎》、《食道球的中医治疗》等多篇文章。开诊时间:
每周二、四下午2:30-5:30
出诊地点:医院一楼门诊
血管
遇冷收缩易变脆
血管就像一个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时,橡胶就会变脆,如果水压增大,就容易裂开,血管也是如此。寒冷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导致收缩压及舒张压上升。
廖国营主任说:“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所以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几率更高。”
廖主任提醒: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晚上早点睡。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心脏
最怕温差大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
廖主任说,“在寒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时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更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廖主任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肺
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黄兆祺提醒:此时要格外要注意养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大量饮水,也可以从呼吸道“摄取”水分。比如,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胃
冬季代谢会变慢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变冷,胃本身也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
黄兆祺主任建议: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
鼻子
防止病菌从鼻入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
冯惠玲主任表示,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让许多老病号苦不堪言。
冯主任建议:每天坚持按摩鼻翼。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晨起、晚睡前各一次,增加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睡前用温淡盐水清洗鼻腔,防止鼻黏膜干燥,滋润、清洁双重功效;在空气质量较差的雾天,或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外出时,戴上口罩。
饮食掌握“三多”原则降火
多吃白色食物
入冬过后,室外室内干燥的空气容易让人“上火”,这时可多吃一些白色食物。
正骨中医专家认为,白色食物最能防燥热。做菜时,可以选择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等。其中,白菜、萝卜功效最好,可谓是最经济实惠的补品了,但肠胃寒凉的人在冬季应该少吃。
御寒
多吃牛、羊肉
吃牛、羊肉可御寒,怕冷的人还可多吃胡萝卜、芋头等富含无机盐的根茎类蔬菜,以及海带、紫菜、菠菜等含碘食物。
提高免疫力
多吃蛋白质
这段时间要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鱼虾肉、鸡蛋、花生、核桃中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
起居早睡晚起勤喝水早睡晚起
正骨中医专家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早睡可以保存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可以补阳气。
护好五大部位
脖子、肩膀、腰部、膝盖、脚,寒冷的天气会连累这5个脆弱部位,引发颈椎、腰背、膝关节疼痛。双脚距离心脏最远,供血最差,所以也更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
越冷越要多喝水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补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医院运动康复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1运动选在下午三四点冬天不但寒冷,污染更严重,尤其是早上太阳没出来前。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
2热身时戴上口罩运动会让呼吸加快,再加上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引起哮喘。刚运动时可多穿点衣服,戴上口罩,等身体慢慢发热后,再脱掉衣服和口罩。冬季最佳运动方式是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力量运动要少做。
3运动后喝点热糖水冬天运动完要做拉伸,喝点热糖水,运动后半小时洗个热水澡。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医院就医。
so,在这,没有套路说变就变的天气里,
街坊记得及时增减衣物,保重身体!
佛山医院治骨折不开刀健康-院址: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四路43号(东便公交站附近)长按指纹点击"识别图中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