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属高能量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21%,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约5~20%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髂动脉的钝性损伤可达3.5%;骨盆后环骨折46%~64%合并神经根损伤。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出血处理不当,可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则危及生命。
Mucha报道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死亡率为3.4%,而血流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死亡率约为42%[1]。骨盆周围结构众多,复位及处理较复杂,如处理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盆骨折的常用分型有Young分型、Letoural分型、Tile分型。根据最常用Tile分型对骨盆骨折的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本期关于骨盆骨折的文章从I(Immediately,立即)、M(Minimalinvasivesurgery,微创)、P(Personality,个体化)、O(Originalinjurymechanism,原发受伤机制)、R(Reassess,再评估)、T(Temporaryfixation,临时固定)、A(Arteryinjury,动脉损伤)、N(Nerveinjure,神经损伤)、C(Circulation,循环)、E(Evaluation,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讨论,重申骨盆骨折诊治的重要性(Importance)。
1I(Immediately,立即)骨盆骨折救治的“黄金时间”一般为1h。如果在这个时段内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可显著降低死亡率。骨盆骨折发生时,高能量的暴力使骨盆环断裂,继而作用于周围重要脏器,造成这些脏器的损伤。
对合并有休克的患者,首先进行损伤控制[8]。损伤控制的理念是不急于对骨盆骨折的患者进行急症手术。而是要从机体整体考虑,首先恢复有效循环血量,阻断组织再损伤和创伤对机体不良影响的连锁反应,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尽早采用抗休克裤、床单等简易固定方式进行快捷、有效地固定,缩小骨盆容量,稳定骨折断端。伴有休克或休克早期表现的患者,及早进行休克复苏。去除可引起休克的潜在因素:如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不可耐受的疼痛等[7],避免休克进一步加重。
……
(来源:中国骨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