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都知道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有一层膜包裹着,里面充满了羊水,能够缓和外界冲击,起到保护宝宝的作用。但很多宝妈到妊娠后期都会有胎膜早破的现象,有的人感觉以为是尿失禁,不当回事,小编提醒宝妈们不可以掉以轻心哦,首先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胎膜早破呢?
胎膜早破是指妊娠中晚期或临产前胎膜破裂,羊水自阴道突然流出的情况。胎膜早破是围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对孕妇、产妇、胎儿和新生儿来说,胎膜早破是极其容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了解了什么是胎膜早破之后,孕妈妈们还得知道,胎膜早破对于母体和胎儿都是非常危险的,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新生儿窒息及死亡。
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是什么呢?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使胎儿先露部与骨盆未能很好衔接,导致羊膜腔内压力不均。
2、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持续咳嗽等导致胎膜易于破裂。
3、妊娠后期性交,精液内的前列腺素可诱发子宫收缩,使羊膜腔内压力发生改变。
4、胎膜病变、下生殖道感染、宫颈内口松弛、创伤、某些微量元素或营养物质缺乏等。
如何发现是胎膜早破?
有孕妇以为是尿失禁,或是阴道内的分泌物流出。胎膜早破发生时,阴道内突然流出液体,时断时续,有时会湿透内裤。胎膜早破时流出的羊水为无黏性的液体,这与粘腻的白带应区别。阴道排液通常与孕妇体位变动、活动与否有关。
如何诊断胎膜早破?
1、肛查时,将胎先露向上推动,可见液体自阴道流出。
2、窥阴器检查时,可见混有胎脂的液体自宫颈口流出。
3、阴道液酸碱度检查。平时阴道液pH值为4.5-5.5,羊水pH值为7.0-7.5,尿液为5.5-6.5。以硝秦纸测试,阴道液偏碱性,即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或淡蓝色时,视为阳性,倾向于羊水,胎膜早破的可能性极大。
4、阴道液涂片检查:从宫颈管或阴道后穹窿吸取液体作涂片。
胎膜早破有哪些危害?
对母体的影响
1、难产率增加:胎位异常可导致胎膜早破,故对发生胎膜早破的准妈妈应注意有无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及头位异常。
2、产后出血:宫内感染可以累及蜕膜和子宫肌层,影响子宫收缩而使出血增加,严重者需切除子宫。
3、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后静点催产素时,如催产素使用不当,可迫使羊水特别是含有胎粪的羊水从子宫颈静脉进入母体循环,发生羊水栓塞,严重威胁产妇生命。
4、胎盘早剥:可导致胎儿死亡及准妈妈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危害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安全,增加剖腹产率。
对胎儿的影响
1、早产儿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增加。
2、感染: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时,常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感染,表现为肺炎、败血症、颅内感染。感染程度与破膜时间长短有关,若破膜时间超过24小时以上,感染率将大大增加。
3、脐带脱垂或受压:胎先露未衔接者,破膜后脐带脱垂的危险性增加;因破膜继发性羊水减少,使脐带受压,亦可致胎儿窘迫。
4、胎肺发育不良及胎儿受压综合征:胎儿肺发育不良常引起气胸、持续肺高压,预后不良。破膜时孕龄越小、引发羊水过少越早,胎儿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越高。
如何预防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积极发现并及早处理高危因素,全面预防。要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除了要重视孕期营养,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外,还应从日常护理、运动等方面预防。
1、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妊娠合并症及早治疗;胎位不正可于孕28~32周予以纠正。有骨盆狭窄者更应注意。宫颈内口松驰者,于妊娠14~16周行宫颈环扎术并卧床休息。
2、预防胎膜早破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摄入;多食用一些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坚果类、海产品、动物肝脏、小麦、干豆、根茎蔬菜、牡蛎等。怀孕期间,准妈妈还要特别保持心境平和,消除紧张情绪,以避免早产的发生。
3、在整个怀孕期间要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疲劳过度。孕中晚期不要进行剧烈活动,生活和工作都不宜过于劳累,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地到外面散步。
4、怀孕期性生活应注意,特别是怀孕晚期3个月,怀孕最后1个月禁止性生活,以免刺激子宫造成羊水早破。还要防止腹部外伤和受到冲击。一旦发现“尿床”,要立即就医,以防不测。
5、不宜走长路或跑步,走路要当心以免摔倒,特别是上下楼梯时,切勿提重东西以及长时间在路途颠簸。
产房王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