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成立全市首家“胸痛中心”
这几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年10月15日医院率先成立全市首家胸痛中心,标志着我市在专科联合体建设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胸痛患者送去福音。
今年67岁的叶秀梅老人,生活在农村的她在家里可是个勤劳能干的大妈,整天在家里就没个闲,忙里忙外的,平时也没有感觉自己的身体有什么不适。然而,就在1月19日的凌晨,在睡梦中的叶秀梅老人突然感觉一阵阵的胸痛惊醒。
随着疼痛的加剧,她意识到这可能不是普通的小毛病,家人知晓后赶紧就拨打了急救电话,并于凌晨2点多抵达了医院进行急救。医院马上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凌晨3点左右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们就马上为其施行手术。现在,做完手术已经2天了,叶大妈感觉身体恢复的不错,都急着想出院了。
叶大妈告诉我们,当天凌晨包括她就有3位患者通过胸痛中心开设的绿色通道在短时间内施行手术,挽救了自己的生病。
近年来,针对高危胸痛疾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为了确保急性胸痛就诊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限内得到正确及时的诊治,医院成立了一个24小时连续不间断工作的胸痛专科,通过整合救援绿色通道,他们在门诊的抢救室里为胸痛患者提早备好急救药物,准备好专门的床位。
2、头像:了解胸痛认识心梗
据介绍,胸痛的常见病因有胸壁病变、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纵膈及横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及内分泌疾病等。急性胸痛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致命性疾病,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它们被称为“高危胸痛”,堪称生命“杀手”。近年来,高危胸痛疾病以心梗为首,并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其中部分患者早期仅有偶发的胸痛表现。
一般的心梗主要表现为胸痛,但也有不少人并不会出现胸痛,属于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病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极易引起心衰、猝死,医院为所有心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为他们争取抢救的最佳时机。
李主任告诉我们,目前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支架植入和溶栓等方式的再灌注治疗,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心梗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如果不及时恢复,心肌坏死的面积就会逐渐变大,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如果家里有人患上心梗,作为家属一定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且不要轻易挪动患者。
对于胸痛的救治,快速鉴别病因,迅速作出准确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是解决威胁生命的关键。医院建立了一整套与胸痛相关的规范工作制度和诊治抢救流程,就诊、入院、手术、出院环环相扣,提供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专业处置。对于那些高危胸痛患者,胸痛中心实行专人负责、专家把关,确保争分夺秒在黄金救护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诊疗。
3、冬季警惕心梗高发
随着冬季的到来,人体的血管会收缩,诱发的各类心血管疾病也越来越多。目前心血管疾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年轻人如果发现有持续胸口闷胀感、头晕、气喘等现象,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尽快就诊,因为这可能是发生心血管疾病--心梗的前兆。
临床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急性心梗患者病情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心痛”表现,李主任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是心肌短暂缺血,医学上将此症状称为“心绞痛”。但是,很多“心绞痛”病人并不会表现为胸痛,大约有三分之一体现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如只有胸闷、气憋或时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腹部胀气、腹痛、恶心、头痛等。心梗病的发病率与个人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均有影响。
据了解,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医院就诊的感冒人群更是不少,尤其是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更易引发疾病的侵袭,常感冒的老年人也要警惕心梗的发作。心梗病患者则可能会在活动时明显感觉到胸口有闷胀感,上楼梯或运动时没有力气,出现这些症状都应当引起重视,医院就诊。专家提醒,尤其是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调控血压和保暖,让心脏“安全过冬”。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儿童白癜风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