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外一科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第十批援滇医疗队队长王浩的帮助和技术支持下,医院首例肺减容手术。
病情回顾
病人是一名56岁的中年男性,长期吸烟,间断反复咳嗽,因“突发胸闷、气短1周”医院就诊,入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入院后予以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排气治疗,但经近半月的引流没有明显好转,仍在持续漏气,医院不久的上海医疗队王浩医生看过病人后,决定为该病人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结果发现该病人右侧气胸仍然存在,肺组织压迫达75%,而且还发现双侧多发肺大疱,以右上肺和右中肺明显。这些肺大疱基本替代了原正常肺组织,不仅使右上、中肺丧失了绝大部分的氧合功能,而且还有破裂漏气的巨大风险。
所以,专家组判定,气胸一定是来源于右上、右中肺的大疱组织破裂,故决定对该病人行右上、中肺的减容手术,也就是将右上、中肺的大疱组织切除,使保留下来的相对正常的肺组织有更大的空间发挥通气换气功能,从而达到消除气胸和提升病人肺功能的目的。
术中探查发现,右上、中肺基本被肺大疱组织占据,正常的肺组织已经很少,原本想尽可能保留上、中肺相对正常的肺组织,因为胸膜腔内反复炎症导致的广泛而致密的粘连,使得右上、中肺间的水平裂也完全消失,粘连致密,专家组经反复权衡利弊,决定行右上、中肺叶的切除,为相对正常的右下肺提供更大的通气换气空间,通过改善右下肺的功能来弥补右上、中肺功能的损失。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2天病人下床活动,第3天复查CT提示右下肺复张良好,第5天顺利拔除胸腔引流管,第7天出院。病人术后自觉行走轻松,无明显不适。
以往,此类病人通过内科用药治疗,往往效果差,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大,且容易复发,进行性加重,预后差。该病人的成功救治标志着上海医疗团队给我院中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改善患者的整体肺功能,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和幸福指数。
专家简介
出诊时间及地点:
周四上午:心胸外科门诊、先心病随访门诊周四下午:儿科MDT门诊(多学科联合)门诊三楼儿外科诊室
供稿:王浩
编辑:侯希迪
编审:王紫蓉
推荐阅读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