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他立志学医她与同桌一起考上北大医

记者

李楠

开学季将至,湖南有这样一些大学新生,他(她)们都选择救死扶伤,希望帮助更多人拥抱健康的快乐;他(她)们都把钟南山视作偶像,做好了继续苦读不断学习的准备。这个夏天,他(她)们都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部。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特别是在今年,医学有着别样的时代使命。这些呼应感召的学子,在不同的成长路径上迈出了同样赤诚的步伐。

辰溪少年黄科翔

疫情让他立下学医志向

毕业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第一中学武陵2班的黄科翔,是在今年疫情期间确立学医志向的。

黄科翔从小父母离异并各自组建了家庭,他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并一同居住在小姑家中。爷爷奶奶都是企业的退休工人,退休工资微薄,但在培养孙子这件事上,他们从不吝啬关爱与付出。

现在的黄科翔身高1.84米,外形阳光俊朗,小时候他却比较体弱,经常生病。不过,他从小就很听话,喜欢学习并善于学习。在黄科翔的房间里,有一面墙贴得满满当当全是他的奖状。

黄科翔与爷爷奶奶。

成长路上,黄科翔一直受到爷爷奶奶的照顾与鼓励。他回忆:读小学六年级时,我有次生了大病,在家休息了几个月时间,爷爷奶奶那段时间一直陪在我身边,有机会还与老师联系请教,然后再帮我辅导功课。深受感动的黄科翔下定决心,要在学业上为爷爷奶奶争口气,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今年疫情期间,正在紧张备考的黄科翔在收看各类新闻报道时,被医护人员冲在抗疫一线治病救人所打动,特别是84岁高龄的北大校友钟南山院士逆行前往武汉更让他感到一种内心的召唤,决定选择学医。

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动力与压力总是如影相随。黄科翔坦言:一路走来肯定会有压力,但我会想办法排遣。他减压的办法,是和家人聊天、看书。他经常陪爷爷奶奶去附近的公园散步,祖孙间可谓无话不谈。此外,黄科翔很喜欢读古典诗词,特别喜欢苏轼的诗词:他(苏轼)的诗词风格多变,既能挥毫出大气磅礴,也能描绘细腻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苏轼面对人生挫折时的乐观与豁达深深地影响了黄科翔,让这个湘西少年更加坚强,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过不去。

现在,黄科翔已凭借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被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录取。

对于护理专业,人们的概念里可能女生更合适。黄科翔表示,通过了解他认为男生学护理专业也可以有很大的作为,而且他打算继续考研读博,精进自己的从医之路。

北京大学医学部湖南招生组老师赵忻怡也介绍,其实男护士是稀缺人才,特别是急诊科、ICU和手术室等,更需男护士。从今年在湘招生情况来看,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录取了8位同学,其中6名男生。不仅如此,目前在北大就读护理学的学生中,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男生。

对于黄科翔希望的考研读博,北大护理学院也有着完整的本硕博培养体系,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能进行护理实践,也侧重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的工作。近年来,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途径也日益广泛,有的同学选择出国继续读研读博深造,有的选择到大型医疗机构从事理疗器械研究,有的选择到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做行政工作,还有的选择到互联网企业研发健康大数据系统……高级护理专业人才格外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湖南师大附中吕俊萱:

同学生病让他坚定学医信念

毕业于湖南师大附中的吕俊萱,医院里长大。吕俊萱读小学时,爸爸因工作需要经常下乡,在医院做儿科护士的妈妈就经常带他去单位。在医院里,妈妈工作很忙,吕俊萱独自做完作业后,喜欢一个人去病房里走走。

医院是看尽人生百态的地方,在一间间儿科病房里,小俊萱看到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因病痛而哭泣,也看到医生和护士们疾行的脚步与神奇的治病救人的能力。那时不善言辞的他在心里觉得医护人员很伟大,像超人一样。

渐渐长大之后,吕俊萱便没有那么频繁地去妈妈单位了。医院里又送来了什么样的病人。妈妈讲的这些,吕俊萱每次都听得很认真,还经常主动跟妈妈了解治疗方案与过程。

湖南师大附中毕业生吕俊萱。

有一次,吕俊萱自己的手摔错位了,医生帮他治好之后,又跟他讲了很多如何治错位的方法。那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对治病救人很感兴趣。

真正立下人生理想、决心当医生是在吕俊萱读中学的时候。初中时,吕俊萱的一个好朋友因气胸住院,病愈后不久又不慎扭到腿。原本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友因病耽误了不少课程,成绩也大幅下滑。进入高中后,吕俊萱又听说有个朋友得了骨肉瘤,在心疼朋友的同时,吕俊萱坚定了当医生的想法,他想攻克这些病症,为更多人带去健康。

现在,吕俊萱凭借优异成绩被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录取。高考完的这个暑假,吕俊萱还报名了学习雅思来提高英语水平,为今后可能会到来的出国深造做准备。

长郡学子周步舒:

小时候怕吃药的他选择了药学专业

长郡中学毕业生周步舒也是这样一名从小就想当医生的孩子。

周步舒小时候经常发烧、感冒,年幼的他很怕吃药、打针。为了让他吃药、打针,妈妈想了很多办法。那时候,周步舒就暗下决心:生病太难受了,吃药打针太难受了。长大后,我要成为医生救死扶伤,我要研制出对付各种绝症的药物。

长郡中学毕业生周步舒。

在成为医生的心愿指引下,周步舒一步一脚印,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考进了长郡中学,高二时又从普通班逆袭进入到了理科实验班,年级排名也步步攀升。

在今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喜欢生物与化学的周步舒填报了北大医学部的药学专业,并被药学专业六年制本硕连读顺利录取。他说:我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想象在一个高科技的实验室中,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医学家正在显微镜下,专心致志地研究各种绝症药物。

同桌好友孙袆瑶陈逢安

好闺蜜一起复习、一起学医

在周步舒为学医而努力提高成绩时,他的同校同学孙袆瑶和陈逢安也在携手前行。

孙袆瑶和陈逢安做了两年同班同学,高三还坐过一段时间的同桌。现在,孙袆瑶考上了北大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陈逢安被北大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录取。

在好姐妹眼里,孙袆瑶特别适合临床医学,她参加过生物竞赛,而且非常非常善良,不计条件对一切人好。孙祎瑶坦言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想学医,那时她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未解之谜》等这样的书,上至天文、下达地理等知识都了解之后,她发现自己还是对与人体相关的科学知识非常感兴趣,去博物馆也更喜欢去标本馆。

长郡中学好姐妹孙祎瑶(左)与陈逢安。

现在,孙祎瑶还没有那么明确自己今后的从医方向,她表示:听说北大医学部会有轮科培养,到时候各个科室都会体验,体验之后再决定自己今后的主攻方向。

相较之下,陈逢安很坚定地想成为一名牙医。据悉,陈逢安的爷爷奶奶和妈妈都是老师,爸爸在税务局工作,伯伯在北京做医生。寒暑假时,爸爸会带她去北京伯伯家玩,但她发现伯伯总是很忙,每次只能抽出极少的时间陪她玩。

长辈的工作状态让陈逢安看在眼里,心生感慨:老师和医生有时候挺像的,这两个职业都需要长久地学习,整个职业生涯都要不断进步,不能停下研修的脚步。不论老师还是医生,也都需要保持热情和耐心。

像很多中学生一样,陈逢安读高中时也去做了牙齿矫正,每次都要利用月考之后的半天假去加固矫正。因为考试而紧张焦虑的心情,每每都会在医生对牙齿进行敲敲打打时得到放松。为她做矫正的牙医阿姨也很亲切,会跟她聊天帮助她转移注意力,消除矫正过程中的疼痛感。在备考压力巨大的高三,这样的短暂聊天为陈逢安缓解了压力。

当然,更让陈逢安感到快乐的是,她经常与孙袆瑶一起,再加上另外一个好朋友,三个人共同复习、一起打羽毛球。共同复习时,她们会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搞学习的时候不聊天,我们就一句闲话都不会说。

目前,陈逢安与孙袆瑶在各自家中,等待着开学报到的重逢。陈逢安开心地说:她(孙袆瑶)是很典型的、蓬蓬的蘑菇头,到时见到她,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揉她的头。不过现在,她们只能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hbqo.com/lczz/13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