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是指患者自觉胸部痞塞满闷的症状。胸闷多与心、肺等脏气机不畅有关,寒热虚实等多种因素皆可出现胸闷的症状。胸闷,心悸气短,多因心气虚或心阳不足所致。胸闷,咳喘痰多,多因痰饮停肺所致。胸闷,壮热,鼻翼扇动,多因热邪或痰热壅肺所致。胸闷气喘,畏寒肢冷,多因寒邪客肺所致。胸闷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多因肺气虚或肺肾气虚所致。另外,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气胸及肝气郁结等,均可导致胸闷。
而胸闷兼有胸口堵得慌多为冠心病心绞痛,心绞痛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致。其特点为发作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内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后症状消失。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本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多种因素交互为患,引起心脉痹阻而发为本病。主要病机有:
1.心血瘀阻心血瘀阻是本病病机的根本,各种病因最终导致血行瘀滞,心脉不畅,发为本病。病程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气痹阻,心阳不振,可向心肾阳虚转化。
2.痰浊内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均可导致痰浊内生,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发为本病。病延日久,每可耗气伤阳,向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或心肾阳虚证转化。
3.阴寒凝滞素体阳虚,胸阳不展,阴寒之邪乘虚侵袭,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发为本病。多因气候骤冷或感寒而发病或加重,日久寒邪伤人阳气,亦可向心肾阳虚转化。
4.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五脏之气虚,在气虚的基础上,气血运行不畅,心脉阻滞,发为本病。
5.气阴两虚年老体衰或久病者,心气不足,阴血耗伤,导致血行瘀滞,发为本病。
6.心肾阳虚多见于中老年人及病程迁延者,肾气渐衰,肾阳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心阳、脾阳随之而虚,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发为本病。
本病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胃、肾等脏。病性总属本虚标实,虚为气虚、阴虚、阳虚而心脉失养,以心气虚为常见;实为寒凝、气滞、痰浊、血瘀痹阻心脉,而以血瘀为多见。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瘀血痹阻心脉,则心胸猝然大痛,痛不可自止,而发为真心痛。如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可发为心悸、脉参伍不调;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可出现心衰;若心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可发生厥脱,乃至猝死。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