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当患者发生室颤的时候必须要紧急除颤(马上联想到影视剧里医生们拿着的“大熨斗”有木有),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是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什么时候发作无法预测,不可能随时等在医生身边做电击除颤。此时,患者就需要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除颤器——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ICD在外观上和普通的心脏起搏器极为相似,也需要通过手术植入体内,除颤导线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进入心腔。
ICD手术过程需要X线透视指引,并且可能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导线移位等,此外囊袋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ICD导线故障也是十分棘手的并发症。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种新型的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也就是说除颤器和导线都在皮下,并不进入患者心腔内,从而在确保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年12月14日,医院心脏中心在沈法荣教授的带领下植入了华东地区第一台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该患者是一名60岁男性,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伴心源性晕厥,符合ICD植入适应证,且不需要起搏支持心率。
为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并筛选了心电图后,医生和患者共同选择了全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因此不需要经静脉在心脏中放置导线,无需X线透视,通过解剖标记指导即可完成S-ICD的植入,手术过程50分钟。
手术前标记
出场人物沈法荣主任医师医院院长
心脏中心主任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是由于室颤所导致的心跳骤停引起的,当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时,是否能及时有效地除颤,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S-ICD系统可为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中国每年有超过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造成的猝死。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监护和电击复律是防止心脏骤停猝死唯一有效的器械治疗方法。长期以来,无数患者的生命因植入经静脉ICD得以延续。而S-ICD不接触心脏和瓣膜,消除了对心脏血管和瓣膜的损伤,减少了全身感染可能性,保护了血管通路,避免了导线植入或拔出会面临的相关并发症。
S-ICD与传统ICD相比有何特点?“传统的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需要经静脉植入心内电极,存在一些围手术期或晚期的电极相关并发症,如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血栓、气胸、血胸、心脏穿孔、心包填塞、电极断裂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新领域,欧洲、新西兰和美国已有超过例患者成功植入S-ICD。
“S-ICD不需要经静脉在心脏中放置导线,通过解剖标记指导即可完成皮下ICD的植入,克服了经静脉植入ICD的大部分弊端,另外,无需X线透视,无需在导管室操作,更利于推广应用,故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白癜风治疗偏方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