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职业健康工作也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了百年岁月。接下来,让我们和小匠哥一起来学习一下职业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职业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X射线,γ射线,细菌,霉菌等;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对其中某些危害性较大,诊断标准明确,结合国情,由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公布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规定)职业病。
2
职业病的分类和症状
●常见类别●
(一)尘肺病
定义:尘肺是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包括矽肺、煤工尘肺、水泥尘肺、石棉肺、电焊工尘肺等。主要发生在石料开采、煤炭、水泥、陶瓷、珠宝钻磨、切石、抛光及五金行业打磨等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的工种。
尘肺病的症状:主要变现为咳嗽、咯痰、气促、胸痛、胸闷等,最终可因肺的广泛纤维化出现呼吸衰竭合并感染、气胸而死亡。尘肺发病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力。
(二)噪声病
定义:在生产过程中由噪声引起的疾病称为噪声病。
噪声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症状。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内耳损伤,造成噪声性耳聋。可引起噪声病的工种:操作机床、耙斗机、伞钻、风钻、风镐、压风机、绞车、局部风机等能发出强噪声(85分贝以上)的工种。
(三)振动损伤
定义:振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返震荡的运动。
振动的危害:(1)局部振动。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后,可发生手与臂的触觉、痛觉及温热感觉迟钝,手部皮肤温度下降,手指发白,手臂无力、肌肉疼痛和萎缩。(2)全身振动。全身振动多为大幅度的低频振动,如行驶中的船舶、飞机及电梯升降时,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冷汗、下肢酸痛等症状。
(四)电焊工尘肺
定义: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纯咸、水玻璃、锰铁等组成。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一℃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执等并发病。
尘肺的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通过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五)有毒气体中毒
常见情况:井下作业过程中,设备运行、地层赋存气体释放以及地面焊接作业时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等。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氟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氟。它为红揭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硫化氢(H2S):是一种极毒的可燃气体,无色,带有臭鸡蛋气味。硫化氢不但能使人中毒,同时对眼睛及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气管炎和肺水肿。
(六)电弧光辐射
定义: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装饰类别(列举部分)●
(一)甲醛
定义:主要存在于由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制成的装饰材料中,特别是人造板材、粘胶剂含量较多。
症状:装修木工在工作过程中徒手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组装或粘结,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到较高浓度的甲醛,易引起头痛、头昏、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严重者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二)苯及同系物
定义:包括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主要存在于装修使用的油漆、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和稀释剂、各种粘胶剂、防水材料等。易挥发,尤其是夏季挥发更为严重。
定义:其导致的急性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轻者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和乏力等症状,重者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出现造血障碍,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三)氨
定义: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墙体中加入尿素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冻剂,随着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造成室内空气中氨浓度增高。另外,家具涂饰时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含有氨水,这种叠加情况下氨的短时间接触浓度比较高,对装修人员危害较大。
尘肺病的症状:主要对人的呼吸道、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性损害,引起流泪、咽痛、咳嗽、恶心,甚至呼吸困难、肺水肿。
3
职业病防治小贴士
●基本预防●
(一)源头的预防:源头预防的有效办法就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防护设施设计需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方可施工。
(二)生产过程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加强职业危害控制管理。
(三)进行劳动现场的有毒有害因素的监测和控制,实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制度。
(四)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转岗和离岗的健康体检,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正确的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装饰装修类职业病预防●
(五)选购装修材料时要优先采用无毒或低毒环保的新材料,如无苯油漆、低甲醛合成板等;装修人员应拒绝使用未标注成份、中文使用说明、危害和防护说明,以及高毒、无法实施个人防护的材料。
(六)装修作业时打开门窗,保持室内通风。没有使用完的油漆、涂料等必须加盖存放,以降低挥发量。干活时要正确穿戴工作服、防护手套等卫生防护用品。进行刷漆、喷漆、防水处理等工作时,要戴防毒面具。进行打磨、地砖或瓷片切割时尽量用湿法操作,并戴防尘口罩。进行有噪音工作时要戴耳塞或者耳罩等。
(七)如因意外或挥发性毒物浓度超标等发生中毒事件时,装修人员应立即离开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以清水清洗皮肤等,医院治疗。
学习职业健康知识
保护员工身心安康
编辑:陆通/审核:装饰